一、专业现状与特色
我系医学检验专业中职教育创办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历史悠久,为全国培养了大量医学检验人才。在1972年已设有检验专业(中专),1999年开设了检验专业电大班、高职检验专业,2001年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办了医学检验专升本网络教育。为邵阳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医学检验应用性人才。近几年来,本系医学检验教育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产学结合、教学硬件投入都取得巨大成绩。毕业生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深受行业用人单位好评,他们在医院检验和医学相关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对口率91.5%。
(一)教师学历高、职称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成果斐然
1、教师数量与结构较为合理
⑴、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3人,另外聘兼职教师8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的教师17人,占73.9%,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⑵、专业教师中正高3人,占13%;副高3人,占13%;中级11人,47.8%;初级6人,占26.2%;有硕士生11人,占47.8%,本科12人,占52.2%;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78.3%;有省级“青年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两名,国内访问学者一人。已逐步形成一支知识结构与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教师科研能力较强
近三年来,检验专业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共2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教参7部,编写校本教材、教参6本;主持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8项。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
(二)课程设置科学,教学仪器设备先进
本专业现有生物化学及检验教研室、临床检验教研室、微免寄教研室。开设了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及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等多门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如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等。医学检验实训中心4800多平方米,拥有13个实训室,设备值240多万,配备齐全,有全自动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高效气相色谱仪、五分类血球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酶标仪、全自动洗板仪、B2型生物安全柜、显微摄像系统等先进设备,已能满足岗位技能实训要求。
(三)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院校结合、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
多年来,为贯彻职教方针,拓宽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本专业教师积极到行业参加实践,参与职业资格考试,参与行业社会服务(如带领学生“三下乡”服务,社区为民服务,参加临床检验质控活动,为基层医院等行业提供岗位培训、技术指导、咨询、协作服务等)工作。现具有双证和双师素质的教师17人,占73.9%。近两年,本专业聘请了校外兼职教师8人,担任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来校开展讲座、临床见习或实习指导。
为创新办学模式,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开放性办学模式,本专业积极与行业联系,就学生在行业见习、教师行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等多方面开展了合作。本专业有校外实训基地40个。已与上海迪安医学检验中心、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就顶岗实习、合作办学等事宜取得意向合作,并聘请行业人员到校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及专业技能培训讲座。
(四)生源广泛充足、高就业率且高对专业对口率
本系学生来源丰富,主要来自湖南和部分省外,现有在校生300余名。前两届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91.5%。毕业生遍及湖南、广东、上海等十多个省的县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药生产营销企业。毕业生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深受行业用人单位好评。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为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创建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教学与管理模式,为了打造国内一流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将构建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本转变。加强实验实训中心和基地建设,通过理实一体,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校内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社会专职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我们将完善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实现集教学、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功能,为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以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加强院校、校企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与行业之间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做精、做优、做强,打造成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适应现代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的特色专业,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特定以下五年计划(2011-2015)。
(一)教学实验实训硬件建设
完善、拓展实训基地:医学检验模拟实训中心、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训室和多媒体实训室。
设备购置:随着专业的发展、技术更新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增加,逐步新增各仪器设备(PCR仪、凝胶成像系统、血液采集模拟假手、尿沉渣分析仪、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微波消解仪等),使实验实训中心具有模拟临床化验室的功能,开发与拓展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开放性、多元化服务功能,为校内外师生、本地区在职人员的岗前、岗后继续教育进行培训。积极探索、建立并完善实训中心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含成本核算)。加强实训中心现代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并构建配套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有效配合知识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等系列培训工程,实现教育、培训、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等融一体的多元化功能。
(二)师资队伍建设
拟引进医学检验领域造诣较深的专业建设带头人1名,加速构建特色专业和人才高地,指导专业的发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1名,国内访问学者1-2名,重点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开放性实训中心。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对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使教师中硕士学位比例达到70%以上。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快速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要求专业教师制定教师行业进修计划,定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性活动,达到行业标准。两年内“双师型”教师达到80%。形成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三年内兼职教师达到教师总数30%以上。大胆选拔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学历层次高且管理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充实管理岗位,对专业的发展产生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制订并形成能长期良性循环的多元化培训机制和运作模式,使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夯实人才基础。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进一步探究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技能考核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理念,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索新形势下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生源、入学条件、培养目标,不断地对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估等进行适时地优化与调整。积极开展以产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教学改革,真正体现产学深度融和,进行与此相关的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邀请医院、行业专家举行以岗位任务引领的专业论证会,讨论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探索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的应用与行业的对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
我们将在行业专家引领和指导下制订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推行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引领的课程标准。重点改革:
1、注重人才素质培养。强化综合素质教育,重视两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各类人文素质综合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道德观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把综合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诚信、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为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应用性人才。
2、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理论与实验课时比例由1:1.7达到1:2。实践课程教学实行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临床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参与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讲授、带教,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增达1:1。教学实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时占教学计划总学时比例由55%最终提升到70%。
3、强化医院、行业实习。早期接触专业,增加岗位一线的见习、实习时间。从第一学年开始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行业见习,且每学期均有1周临床见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在进入临床顶岗实习之前,学生还将在学校的模拟门诊化验室强化实训,使学生能迅速适应临床顶岗实习的工作状况和岗位要求。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的时间40周。
4、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寄生虫学检验),4门校级精品课程,分别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2门校内网络课程,分别是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配合学生实验实训和岗位职业技能考证,编写一本配套的以产学结合为主的医学检验综合实训教材。保证多媒体教学达90%以上。
5、加强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合作交流机会,争取国内访问学者1—2名,每年将派1名教师到国内高等院校检验系或医院临床短期进修,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完善教学内容和手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交融的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
(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构筑医院与学校间的互联管理网络,成立“医学检验技术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临床或行业带教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医院与学校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带教资源共享机制,尝试院校双方师资在定向培养中的柔性流动与互通。增加见习、实习基地到5--10个。
三、保障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办学效益,着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推进本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员的理论政治学习,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提高党员的业务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进步青年的培养,不断充实和扩大党员队伍。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
加强对现专业的评估和建设工作,改造和加强现有专业、稳步发展新的卫生检验技术类专业,充分体现“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实验室仪器和设备购置,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日常教学顺利进行。
(四)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制定,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发挥教研室的核心作用,确保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五)着力师资队伍建设
发挥教师在学校工作的核心地位,坚持教师治校。通过招聘、引进和培养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加强核心专业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科研水平。
(六)发挥系部各专业机构的职责
成立系部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对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的审议、评估和监督。成立系部学术委员会,负责系部教师和实验人员的教学质量评估、学术水平的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成立系部教学督导工作组,实施教学督查工作,完善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管理力度。成立系部招生就业工作小组,配合学校有关机构,参与学校招生就业工作。
六、预期效果
建立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交融的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将本专业做精、做优、做强,在同层次学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国内一流的地位。
以构建1-2门省级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推动各教研室的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以高质量网络课程、多媒体实训、仿真实训、虚拟实验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来丰富学习资源,使专业教学更贴近行业一线工作岗位和社区卫生的实际需求,不仅能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学习,也可作为学生职后继续教育的良好素材。
通过有效的院校、校企间的合作、联动,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达到深度融合。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以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举行行业教学联席会议,探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全面实行校企双方师资的双向流动和互通,逐步确立资源共享机制。
开发与拓展现代化开放性公共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平台,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实现集教育、培训、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功能,为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医学检验系
2011-10-11
湖南省教育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 | 邵阳学院就业信息网 |
邵阳学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6633号 前置审核湘教QS3-200505-00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