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标准学制:四年 专业负责人:张鹏国
学科门类:艺术学 专业大类:美术学
专业代码:130401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接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较好的文化与美术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能整合地域文化教育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创新意识和个人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美术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骨干教师。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具体为:
目标1(师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深厚的人文底蕴、坚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热爱教育,立志献身地方美术教育,以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职业理想,践行立德树人。
目标2(学科素养):具备扎实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熟练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从较为精准的文化视角评述美术观念、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学术发展动态。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有相关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基本素养,并能用以指导学科教学、研究实践。
目标3(教学能力):能够依据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能够熟练运用美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先进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较强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改革能力;专业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以及地域美术特色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4(综合育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生成长规律,发挥美术学科的特点,提升美育的作用;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掌握班级组织、美术社团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全校性艺术展演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审美教育活动,促进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5(终身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开展团队合作,具有协作精神、沟通技能,实现共同发展。
二、毕业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
第二级 师范 认证标准 |
专业毕业 要求内涵 |
分解指标点 |
1.师德规范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外文化对比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中学美术老师。 |
【1.1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外文化对比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
【1.2师德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
||
【1.3为人师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通识知识,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
||
2.教育情怀 |
具有坚定的从教意愿,高度认同教师的工作价值和中学美术教师工作的职业特征;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从事中学美术教学所需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与责任心,工作耐心细致,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2.1从教意愿】热爱中学美术教师职业,认同教师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价值。理解教师职业特点,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潜心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治教。 |
【2.2关爱学生】认同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公正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
3.学科素养 |
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
【3.1学科基本素养】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美术关联、美术分析、美术归纳、美术比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 |
【3.2跨学科素养】了解美术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逻辑联系。 |
||
【3.3学科综合运用】理解美术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能运用美术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等学科知识、技能,综合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美术学问题,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学科教学内容问题。 |
||
4.教学能力 |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美术学教学研究能力。
|
【4.1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扎实,系统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 |
【4.2学科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以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美术学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中学美术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获得教学体验。 |
||
【4.3教学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整合地域文化资源,能运用课堂观察、访谈调查、资料搜集等研究方法,研发地方特色课程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施能力; |
||
5.班级指导 |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
【5.1班级管理】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能知晓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 |
【5.2主题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
||
6.综合育人 |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美术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美术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6.1育人理念】能陈述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概述综合育人的内涵和方法,初步掌握综合育人路径和方法。 |
【6.2学科育人】能阐述美术教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育实践中,能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育人活动,发挥美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
【6.3活动育人】能陈述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和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在教育实践中,能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
7.学会反思 |
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适应新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教育反思能力。 |
【7.1发展意识与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个人专业发展意识;能通过多重渠道了解国内外基 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新时代和美术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
【7.2反思能力与体验】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 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美术学科和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等相关问题。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收集信息, 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
||
8.沟通合作 |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协作技能,把握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并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体验。 |
【8.1沟通合作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共同体的价值,懂得学习伙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
【8.2沟通合作体验】掌握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方法,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具备良好人际关系,能够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在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收获积极体验。 |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
践行师德 |
1师德规范 |
√ |
|
|
|
|
2教育情怀 |
√ |
|
|
|
|
|
学会教学 |
3科学素养 |
|
√ |
√ |
|
|
4教学能力 |
|
|
√ |
|
|
|
学会育人 |
5班级管理 |
|
|
|
√ |
|
6综合育人 |
|
|
|
√ |
|
|
学会发展 |
7学会反思 |
|
√ |
√ |
|
√ |
8沟通合作 |
|
|
|
|
√ |
三、主干学科
艺术学理论、教育学、美术学
四、主要课程、特色课程、主要实践环节
1.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美术概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画白描、工笔花鸟、书法、篆刻、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究、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2.特色课程:中国民间美术、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在地艺术实践。
3.主要实践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设计(论文)。
五、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基本学制4年,实现弹性学制,可在4-6年内完成学业,按学分制管理。
2.学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其他教学环节,达到规定的170学分,并修完规定必修但不计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方可毕业。满足《邵阳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方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将毕业要求细分为指标点,依据指标点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制定毕业要求实现矩阵,保证课程体系全部支撑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 |
支撑度 |
|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外文化对比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中学美术老师。
|
1.1 |
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外文化对比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M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M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M |
|||
形势与政策 |
M |
|||
军事理论 |
M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M |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H |
|||
教师专业发展 |
M |
|||
军事训练 |
H |
|||
美术考察* |
M |
|||
1.2 |
师德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
教育见习 |
H |
|
心理学 |
H |
|||
教育学 |
H |
|||
安全教育 |
M |
|||
大学生职业发展 |
M |
|||
教育实习 |
M |
|||
1.3 |
为人师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通识知识,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M |
|||
教育研习 |
M |
|||
2.教育情怀:具有坚定的从教意愿,高度认同教师的工作价值和中学美术教师工作的职业特征;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从事中学美术教学所需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与责任心,工作耐心细致,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2.1 |
从教意愿。热爱中学美术教师职业,认同教师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价值。理解教师职业特点,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潜心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治教。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L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L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L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H |
|||
形势与政策 |
M |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H |
|||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 |
M |
|||
教育见习 |
H |
|||
教育研习 |
M |
|||
2.2 |
关爱学生。认同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公正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教育学 |
H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L |
|||
大学生职业发展 |
M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M |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L |
|||
教师专业发展 |
M |
|||
教育实习 |
M |
|||
心理学 |
H |
|||
中国美术史 |
M |
|||
中国画白描 |
H |
|||
工笔花鸟 |
M |
|||
色彩风景写生* |
M |
|||
专业写生* |
M |
|||
3.学科素养: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
3.1 |
学科基本素养。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美术关联、美术分析、美术归纳、美术比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 |
大学英语 |
H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M |
|||
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 |
H |
|||
教育学 |
M |
|||
素描基础Ⅰ |
H |
|||
素描基础Ⅱ |
M |
|||
透视与解剖 |
H |
|||
色彩基础Ⅰ |
H |
|||
色彩基础Ⅱ |
M |
|||
设计基础Ⅰ |
H |
|||
设计基础Ⅱ |
M |
|||
设计与制作Ⅰ |
M |
|||
设计与制作Ⅱ |
M |
|||
工艺基础 |
M |
|||
中国美术史 |
H |
|||
外国美术史 |
H |
|||
美术概论 |
H |
|||
美术批评与鉴赏 |
H |
|||
书法 |
H |
|||
中国画白描 |
H |
|||
工笔花鸟 |
H |
|||
中国民间美术 |
H |
|||
油画基本技法表现与运用 |
H |
|||
基础木刻 |
H |
|||
雕塑基础 |
H |
|||
写意花鸟画 |
H |
|||
工笔人物画 |
H |
|||
写意人物画 |
H |
|||
工笔山水画 |
H |
|||
写意山水画 |
H |
|||
篆刻 |
H |
|||
油画间接技法表现与运用 |
H |
|||
油画综合材料运用 |
H |
|||
油画静物 |
H |
|||
油画肖像Ⅰ |
H |
|||
油画风景 |
H |
|||
油画肖像Ⅱ |
H |
|||
套色版画 |
H |
|||
浮雕 |
H |
|||
现代木雕 |
H |
|||
装饰与材料应用 |
H |
|||
插画 |
H |
|||
彩绘 |
H |
|||
论文写作与规范* |
H |
|||
专业写生* |
H |
|||
创作实践* |
M |
|||
毕业设计(论文) |
H |
|||
3.2 |
跨学科素养。了解美术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逻辑联系。 |
色彩基础Ⅰ |
M |
|
色彩基础Ⅱ |
H |
|||
设计基础Ⅰ |
M |
|||
设计基础Ⅱ |
H |
|||
工艺基础 |
H |
|||
中国美术史 |
M |
|||
外国美术史 |
M |
|||
美术概论 |
M |
|||
美术批评与鉴赏 |
H |
|||
中国民间美术 |
M |
|||
论文写作与规范* |
M |
|||
美术考察* |
M |
|||
毕业设计(论文) |
M |
|||
3.3 |
学科综合运用。理解美术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能运用美术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等学科知识、技能,综合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美术学问题,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学科教学内容问题。
|
素描基础Ⅰ |
M |
|
素描基础Ⅱ |
H |
|||
透视与解剖 |
M |
|||
设计与制作Ⅰ |
H |
|||
设计与制作Ⅱ |
H |
|||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 |
M |
|||
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究 |
M |
|||
油画基本技法表现与运用 |
M |
|||
基础木刻 |
M |
|||
写意花鸟画 |
M |
|||
工笔人物画 |
M |
|||
写意人物画 |
M |
|||
工笔山水画 |
M |
|||
写意山水画 |
M |
|||
篆刻 |
M |
|||
油画间接技法表现与运用 |
M |
|||
油画综合材料运用 |
M |
|||
油画静物 |
M |
|||
油画肖像Ⅰ |
M |
|||
油画风景 |
M |
|||
油画肖像Ⅱ |
M |
|||
套色版画 |
M |
|||
浮雕 |
M |
|||
现代木雕 |
M |
|||
装饰与材料应用 |
M |
|||
插画 |
M |
|||
彩绘 |
M |
|||
论文写作与规范* |
M |
|||
色彩风景写生* |
H |
|||
美术考察* |
H |
|||
创作实践* |
H |
|||
在地艺术实践* |
M |
|||
毕业设计(论文) |
H |
|||
4.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美术学教学研究能力。
|
4.1 |
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扎实,系统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M |
心理学 |
M |
|||
三笔字 |
H |
|||
教师口语与演讲 |
M |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H |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H |
|||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 |
H |
|||
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究 |
H |
|||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
H |
|||
教育见习 |
M |
|||
4.2 |
学科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以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美术学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中学美术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获得教学体验。 |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 |
M |
|
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究 |
M |
|||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
H |
|||
教育实习 |
H |
|||
4.3 |
教学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整合地域文化资源,能运用课堂观察、访谈调查、资料搜集等研究方法,研发地方特色课程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施能力; |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 |
M |
|
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究 |
M |
|||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
M |
|||
教育研习 |
H |
|||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
5.1 |
班级指导理论。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能知晓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
|
大学体育 |
M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M |
|||
劳动教育 |
M |
|||
安全教育 |
M |
|||
心理学 |
M |
|||
教育学 |
M |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H |
|||
军事训练 |
M |
|||
教育见习 |
M |
|||
教育研习 |
M |
|||
在地艺术实践* |
M |
|||
5.2 |
班级指导体验。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L |
|
教育实习 |
H |
|||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美术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美术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6.1 |
育人理念。能陈述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概述综合育人的内涵和方法,初步掌握综合育人路径和方法。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H |
|||
形势与政策 |
H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H |
|||
教育学 |
L |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M |
|||
教师专业发展 |
H |
|||
三笔字 |
M |
|||
军事训练 |
M |
|||
教育见习 |
M |
|||
教育实习 |
M |
|||
6.2 |
学科育人。能阐述美术教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育实践中,能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育人活动,发挥美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劳动教育 |
H |
|
安全教育 |
H |
|||
书法 |
M |
|||
教育研习 |
M |
|||
6.3 |
活动育人。能陈述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和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在教育实践中,能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M |
|
军事理论 |
H |
|||
大学体育 |
L |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M |
|||
在地艺术实践* |
H |
|||
7.学会反思: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适应新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教育反思能力。
|
7.1 |
发展意识与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个人专业发展意识;能通过多重渠道了解国内外基 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新时代和美术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M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M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M |
|||
大学生职业发展 |
H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L |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H |
|||
大学英语 |
M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M |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M |
|||
素描基础Ⅰ |
M |
|||
素描基础Ⅱ |
M |
|||
透视与解剖 |
M |
|||
色彩基础Ⅰ |
L |
|||
色彩基础Ⅱ |
L |
|||
美术概论 |
L |
|||
中国画白描 |
M |
|||
工笔花鸟 |
M |
|||
雕塑基础 |
M |
|||
工笔人物画 |
M |
|||
写意人物画 |
M |
|||
工笔山水画 |
M |
|||
写意山水画 |
M |
|||
篆刻 |
M |
|||
油画间接技法表现与运用 |
M |
|||
油画综合材料运用 |
M |
|||
油画静物 |
M |
|||
油画肖像Ⅰ |
M |
|||
油画风景 |
M |
|||
油画肖像Ⅱ |
M |
|||
套色版画 |
M |
|||
浮雕 |
M |
|||
现代木雕 |
M |
|||
装饰与材料应用 |
M |
|||
插画 |
M |
|||
彩绘 |
M |
|||
教育实习 |
M |
|||
毕业设计(论文) |
M |
|||
7.2 |
反思能力与体验。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 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美术学科和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等相关问题。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收集信息, 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
设计与制作Ⅱ |
M |
|
中国美术史 |
M |
|||
外国美术史 |
M |
|||
美术批评与鉴赏 |
M |
|||
书法 |
M |
|||
中国民间美术 |
M |
|||
论文写作与规范* |
M |
|||
色彩风景写生* |
M |
|||
美术考察* |
M |
|||
创作实践* |
M |
|||
教育研习 |
H |
|||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协作技能,把握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并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体验。 |
8.1 |
沟通合作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共同体的价值,懂得学习伙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
军事理论 |
M |
大学体育 |
M |
|||
劳动教育 |
M |
|||
大学生职业发展 |
M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M |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M |
|||
大学英语 |
M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M |
|||
教师口语与演讲 |
H |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M |
|||
工艺基础 |
M |
|||
军事训练 |
M |
|||
专业写生* |
M |
|||
美术考察* |
H |
|||
教育见习 |
M |
|||
在地艺术实践* |
M |
|||
8.2 |
沟通合作体验。掌握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方法,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具备良好人际关系,能够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在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收获积极体验。 |
设计与制作Ⅰ |
H |
|
设计与制作Ⅱ |
M |
|||
中国民间美术 |
L |
|||
美术考察* |
H |
|||
创作实践* |
L |
|||
教育实习 |
M |
|||
教育研习 |
L |
七、课程与毕业要求相关性矩阵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师德师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
|
H |
L |
|
|
|
|
|
|
|
|
|
|
|
|
M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L |
|
|
|
|
|
|
|
|
|
H |
|
|
M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M |
|
|
|
|
|
|
|
|
|
|
|
|
H |
|
|
M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
|
L |
|
|
|
|
|
|
|
|
|
|
|
M |
|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M |
|
|
H |
|
|
|
|
|
|
|
|
|
H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M |
|
|
M |
|
|
|
|
|
|
|
|
|
H |
|
|
|
|
|
|
军事理论 |
M |
|
|
|
|
|
|
|
|
|
|
|
|
|
|
H |
|
|
M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M |
|
|
|
L |
|
|
M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L |
|
|
|
|
|
|
M |
|
H |
|
|
|
|
|
|
劳动教育 |
|
|
|
|
|
|
|
|
|
|
|
M |
|
|
H |
|
|
|
M |
|
安全教育 |
|
M |
|
|
|
|
|
|
|
|
|
M |
|
|
H |
|
|
|
|
|
大学生职业发展 |
|
M |
|
|
M |
|
|
|
|
|
|
|
|
|
|
|
H |
|
M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M |
|
|
|
M |
|
|
|
|
|
|
|
|
|
|
|
L |
|
M |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
|
|
|
L |
|
|
|
|
|
|
|
|
|
|
|
H |
|
M |
|
大学英语 |
|
|
|
|
|
H |
|
|
|
|
|
|
|
|
|
|
M |
|
M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
|
|
M |
|
|
M |
|
|
|
|
|
|
|
M |
|
M |
|
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 |
|
|
|
|
|
H |
|
|
|
|
|
|
|
|
|
|
|
|
|
|
心理学 |
|
H |
|
|
H |
|
|
|
M |
|
|
M |
|
|
|
|
|
|
|
|
教育学 |
|
H |
|
|
H |
M |
|
|
|
|
|
M |
|
L |
|
|
|
|
|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师德师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H |
|
|
H |
|
|
|
|
|
|
|
|
|
M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 |
M |
|
|
|
M |
|
|
|
|
|
|
|
|
H |
|
|
|
|
|
|
三笔字 |
|
|
|
|
|
|
|
|
H |
|
|
|
|
M |
|
|
|
|
|
|
教师口语与演讲 |
|
|
|
|
|
|
|
|
M |
|
|
|
|
|
|
|
|
|
H |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
|
|
|
|
|
|
|
H |
|
|
|
|
|
|
|
M |
|
M |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
|
M |
|
|
|
|
|
H |
|
|
H |
L |
|
|
M |
|
|
|
|
素描基础Ⅰ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素描基础Ⅱ |
|
|
|
|
|
M |
|
H |
|
|
|
|
|
|
|
|
M |
|
|
|
透视与解剖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色彩基础Ⅰ |
|
|
|
|
|
H |
M |
|
|
|
|
|
|
|
|
|
L |
|
|
|
色彩基础Ⅱ |
|
|
|
|
|
M |
H |
|
|
|
|
|
|
|
|
|
L |
|
|
|
设计基础Ⅰ |
|
|
|
|
|
H |
M |
|
|
|
|
|
|
|
|
|
|
|
|
|
设计基础Ⅱ |
|
|
|
|
|
M |
H |
|
|
|
|
|
|
|
|
|
|
|
|
|
设计与制作Ⅰ |
|
|
|
|
|
M |
|
H |
|
|
|
|
|
|
|
|
|
|
|
H |
设计与制作Ⅱ |
|
|
|
|
|
M |
|
H |
|
|
|
|
|
|
|
|
|
M |
|
M |
工艺基础 |
|
|
|
|
|
M |
H |
|
|
|
|
|
|
|
|
|
|
|
M |
|
中国美术史 |
|
|
|
|
M |
H |
M |
|
|
|
|
|
|
|
|
|
|
M |
|
|
外国美术史 |
|
|
|
|
|
H |
M |
|
|
|
|
|
|
|
|
|
|
M |
|
|
美术概论 |
|
|
|
|
|
H |
M |
|
|
|
|
|
|
|
|
|
L |
|
|
|
美术批评与鉴赏 |
|
|
|
|
|
H |
H |
|
|
|
|
|
|
|
|
|
|
M |
|
|
书法 |
|
|
|
|
|
|
|
H |
|
|
|
|
|
|
M |
|
|
M |
|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师德师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中国画白描 |
|
|
|
|
H |
H |
|
|
|
|
|
|
|
|
|
|
M |
|
|
|
工笔花鸟 |
|
|
|
|
M |
H |
|
|
|
|
|
|
|
|
|
|
M |
|
|
|
中国民间美术 |
|
|
|
|
|
H |
M |
|
|
|
|
|
|
|
|
|
|
M |
|
L |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 |
|
|
|
M |
|
|
|
M |
H |
M |
M |
|
|
|
|
|
|
|
|
|
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究 |
|
|
|
|
|
|
|
M |
H |
M |
H |
|
|
|
|
|
|
|
|
|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
|
|
|
|
|
|
|
|
H |
H |
M |
|
|
|
|
|
|
|
|
|
油画基本技法表现与运用 |
|
|
|
|
|
H |
|
M |
|
|
|
|
|
|
|
|
|
|
|
|
基础木刻 |
|
|
|
|
|
H |
|
M |
|
|
|
|
|
|
|
|
|
|
|
|
雕塑基础 |
|
|
|
|
|
H |
|
|
|
|
|
|
|
|
|
|
M |
|
|
|
写意花鸟画 |
|
|
|
|
|
H |
|
M |
|
|
|
|
|
|
|
|
|
|
|
|
工笔人物画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写意人物画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工笔山水画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写意山水画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篆刻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油画间接技法表现与运用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油画综合材料运用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油画静物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油画肖像Ⅰ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油画风景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油画肖像Ⅱ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套色版画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师德师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浮雕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现代木雕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装饰与材料应用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插画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彩绘 |
|
|
|
|
|
H |
|
M |
|
|
|
|
|
|
|
|
M |
|
|
|
军事训练 |
H |
|
|
|
|
|
|
|
|
|
|
M |
|
M |
|
|
|
|
M |
|
论文写作与规范* |
|
|
|
|
|
H |
M |
M |
|
|
|
|
|
|
|
|
|
H |
|
|
色彩风景写生* |
|
|
|
|
M |
|
|
H |
|
|
|
|
|
|
|
|
|
M |
|
|
专业写生* |
|
|
|
|
M |
H |
|
|
|
|
|
|
|
|
|
|
|
|
M |
|
美术考察* |
M |
|
|
|
|
|
M |
H |
|
|
|
|
|
|
|
|
|
M |
H |
H |
创作实践* |
|
|
|
|
|
M |
|
H |
|
|
|
|
|
|
|
|
|
M |
|
L |
教育见习 |
|
H |
|
H |
|
|
|
|
M |
|
|
M |
|
M |
|
|
|
|
M |
|
教育实习 |
|
M |
|
|
M |
|
|
|
|
H |
|
H |
H |
M |
|
|
M |
|
|
M |
教育研习 |
|
|
H |
M |
|
|
|
|
|
|
H |
M |
|
|
M |
|
|
H |
|
L |
在地艺术实践* |
|
|
|
|
|
|
|
M |
|
|
|
M |
|
|
|
H |
|
|
M |
|
毕业设计(论文) |
|
|
|
|
|
H |
M |
H |
|
|
|
|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高支撑 |
M=中支撑 |
L=低支撑 |
八、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模块 |
类型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40.5 |
23.8% |
790 |
34.4% |
|
选修 |
5 |
2.9% |
|
|
||
小计 |
45.5 |
26.7% |
790 |
34.4%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 |
24 |
14.1% |
384 |
16.7%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26 |
15.3% |
432 |
18.8% |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 |
10 |
5.9% |
208 |
9.1% |
|
选修 |
4 |
2.4% |
64 |
2.9% |
||
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
选修 |
26 |
15.3% |
416 |
18.1% |
|
小计 |
90 |
53% |
1504 |
65.6% |
||
综合实践课程 |
集中实践 |
必修 |
29.5 |
17.4% |
|
|
素质拓展 |
必修 |
5 |
2.9% |
|
|
|
小计 |
34.5 |
20.3% |
|
|
||
合计 |
170 |
100% |
2294 |
100% |
||
毕业总学分标准 |
≥170 |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1)通识教育课程(应修45.5学分,其中必修40.5学分,选修5学分)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课程学时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
总计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
通识教育课程 |
思 政 类 |
01200000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必修 |
3 |
48 |
40 |
|
8 |
考试 |
1 |
|
012000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3 |
48 |
24(16) |
|
8 |
考试 |
2 |
混合式教学 |
||
0120000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3 |
48 |
40 |
|
8 |
考试 |
3 |
|
||
012000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3 |
48 |
40 |
|
8 |
考试 |
4 |
|
||
01200000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必修 |
3 |
48 |
40 |
|
8 |
考试 |
4 |
混合式教学 |
||
012000006 |
形势与政策(一) |
必修 |
0.5 |
8 |
4(4) |
|
0 |
考查 |
1 |
混合式教学 |
||
012000007 |
形势与政策(二) |
必修 |
0.5 |
8 |
4(4) |
|
0 |
考查 |
2 |
混合式教学 |
||
012000008 |
形势与政策(三) |
必修 |
0.5 |
8 |
4(4) |
|
0 |
考查 |
3 |
混合式教学 |
||
012000009 |
形势与政策(四) |
必修 |
0.5 |
8 |
4(4) |
|
0 |
考查 |
4 |
混合式教学 |
||
军 体 健 康 类 |
032000001 |
大学体育I |
必修 |
1 |
24 |
2 |
|
22 |
考查 |
1 |
|
|
032000002 |
大学体育II |
必修 |
1 |
30 |
4 |
|
26 |
考查 |
2 |
|
||
032000003 |
大学体育III |
必修 |
1 |
30 |
4 |
|
26 |
考查 |
3 |
|
||
032000004 |
大学体育IV |
必修 |
1 |
24 |
4 |
|
20 |
考查 |
4 |
|
||
212000001 |
军事理论 |
必修 |
2 |
36 |
16(20) |
|
|
考查 |
1 |
混合式教学 |
||
212000002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必修 |
1 |
32 |
16(16) |
|
|
考查 |
1 |
混合式教学 |
||
212000003 |
劳动教育 |
必修 |
|
32 |
|
|
32 |
考查 |
1-6 |
混合式教学 |
||
212000004 |
安全教育 |
必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1-6 |
线上教学 |
||
创新 创业 类 |
212000005 |
大学生职业发展 |
必修 |
1 |
12 |
8(4) |
|
|
考查 |
1 |
混合式教学 |
|
212000006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必修 |
2 |
32 |
16(16) |
|
|
考查 |
3 |
混合式教学 |
||
212000007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必修 |
1 |
26 |
8(18) |
|
|
考查 |
6 |
混合式教学 |
||
应 用 基 础 类 |
052000001 |
大学英语1 |
必修 |
2 |
40 |
24 |
|
16 |
考试 |
1 |
|
|
052000002 |
大学英语2 |
必修 |
2 |
40 |
24 |
|
16 |
考试 |
2 |
|
||
052000003 |
大学英语3 |
必修 |
2 |
40 |
24 |
|
16 |
考试 |
3 |
|
||
052000005 |
大学英语4B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查 |
4 |
|
||
132000001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必修 |
1 |
24 |
8 |
|
16 |
考试 |
1 |
|
||
132000005 |
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 |
必修 |
2.5 |
48 |
32 |
|
16 |
考试 |
2 |
|
||
必修小计 |
40.5 |
790 |
544 |
|
246 |
|
|
|
||||
通识选修类 |
课程模块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修读要求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
选修 |
≥2 |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模块中的“四史”课程、《语言交际艺术与应用写作》课程,“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模块中的《数学通识》课程,“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模块中的“健康教育”课程为必选。 |
考查 |
2-7 |
|
||||||
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 |
选修 |
≥1 |
考查 |
2-7 |
|
|||||||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
选修 |
考查 |
2-7 |
|
||||||||
艺术欣赏与审美体验 |
选修 |
≥1 |
考查 |
2-7 |
|
|||||||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
选修 |
≥1 |
考查 |
2-7 |
|
|||||||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
选修 |
考查 |
2-7 |
|
||||||||
选修小计 |
≥5 |
|
|
|
|
|
|
|
||||
合计 |
45.5 |
790 |
544 |
|
246 |
|
|
|
(2)专业教育课程(应修90学分,其中必修60学分,选修30学分)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课程学时 |
考核方式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
总计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072071101 |
素描基础Ⅰ |
必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1 |
|
|
072071102 |
素描基础Ⅱ |
必修 |
3 |
48 |
12 |
|
36 |
考查 |
2 |
|
|||
072071103 |
透视与解剖 |
必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1 |
|
|||
072071104 |
色彩基础Ⅰ |
必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1 |
|
|||
072071105 |
色彩基础Ⅱ |
必修 |
1 |
16 |
4 |
|
12 |
考查 |
2 |
|
|||
072071106 |
设计基础Ⅰ |
必修 |
2 |
32 |
16 |
|
16 |
考查 |
2 |
|
|||
072071107 |
设计基础Ⅱ |
必修 |
2 |
32 |
16 |
|
16 |
考查 |
3 |
|
|||
072071108 |
设计与制作Ⅰ |
必修 |
2 |
32 |
16 |
|
16 |
考查 |
5 |
|
|||
072071109 |
设计与制作Ⅱ |
必修 |
2 |
32 |
16 |
|
16 |
考查 |
6 |
|
|||
072071110 |
工艺基础 |
必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6 |
|
|||
类别小计 |
|
24 |
384 |
144 |
|
240 |
|
|
|
||||
专业核心课程 |
072071301 |
中国美术史 |
必修 |
3 |
48 |
48 |
|
|
考试 |
1 |
|
||
072071302 |
外国美术史 |
必修 |
3 |
48 |
48 |
|
|
考试 |
2 |
|
|||
072071303 |
美术概论 |
必修 |
3 |
48 |
48 |
|
|
考试 |
3 |
|
|||
072071304 |
美术批评与鉴赏 |
必修 |
3 |
48 |
48 |
|
|
考试 |
5 |
|
|||
072071305 |
书法 |
必修 |
2 |
32 |
16 |
|
16 |
考查 |
3 |
|
|||
072071306 |
中国画白描 |
必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3 |
|
|||
072071307 |
工笔花鸟 |
必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4 |
|
|||
072071308 |
中国民间美术 |
必修 |
2 |
32 |
24 |
|
8 |
考查 |
5 |
|
|||
072071309 |
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法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试 |
5 |
校校合作 |
|||
072071310 |
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究 |
必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5 |
校校合作 |
|||
072071311 |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
必修 |
1 |
32 |
|
|
32 |
考查 |
6 |
校校合作 |
|||
类别小计 |
|
26 |
432 |
312 |
|
120 |
|
|
|
||||
教师教育课程 |
082000501 |
心理学 |
必修 |
2.5 |
40 |
40 |
|
|
考试 |
3 |
|
||
082000502 |
教育学 |
必修 |
2.5 |
40 |
40 |
|
|
考试 |
4 |
|
|||
012000010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必修 |
1 |
16 |
16 |
|
|
考试 |
1 |
|
|||
082000503 |
教师专业发展 |
必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2 |
|
|||
082000504 |
三笔字 |
必修 |
1 |
32 |
|
|
32 |
考查 |
2 |
|
|||
082000505 |
教师口语与演讲 |
必修 |
1 |
32 |
|
|
32 |
考查 |
1 |
|
|||
082000506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必修 |
1 |
32 |
|
|
32 |
考查 |
5 |
|
|||
必修小计 |
|
10 |
208 |
112 |
|
96 |
|
|
|
||||
082000507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限选 |
2 |
32 |
32 |
|
|
考查 |
4 |
|
|||
082000508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选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5 |
|
|||
082000509 |
教育科研方法 |
选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5 |
|
|||
082000510 |
教育哲学 |
选修 |
2 |
32 |
32 |
|
|
考查 |
6 |
|
|||
082000511 |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
选修 |
2 |
32 |
32 |
|
|
考查 |
6 |
|
|||
082000512 |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
选修 |
2 |
32 |
32 |
|
|
考查 |
6 |
|
|||
082000513 |
中学生心理辅导 |
选修 |
2 |
32 |
32 |
|
|
考查 |
6 |
|
|||
082000514 |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
选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5 |
|
|||
082000515 |
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 |
选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5 |
|
|||
082000516 |
乡村教育理论、策略与方法 |
选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5 |
|
|||
082000517 |
乡村儿童青少年心理 |
选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6 |
|
|||
082000518 |
乡村教师领导力提升 |
选修 |
1 |
16 |
16 |
|
|
考查 |
6 |
|
|||
选修小计 |
|
4 |
64 |
64 |
|
0 |
|
|
|
||||
类别小计 |
|
14 |
272 |
176 |
|
96 |
|
|
|
||||
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
专业限选模块 |
072071401 |
油画基本技法表现与运用 |
限选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4 |
|
|
072071402 |
基础木刻 |
限选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4 |
|
|||
072071403 |
雕塑基础 |
限选 |
2 |
32 |
8 |
|
24 |
考查 |
4 |
|
|||
限选小计 |
|
8 |
128 |
40 |
|
88 |
|
|
|
||||
专业任选模块(三选一) |
072071404 |
写意花鸟画 |
选修 |
3.5 |
56 |
20 |
|
36 |
考查 |
5 |
|
||
072071405 |
工笔人物画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06 |
写意人物画 |
3.5 |
56 |
20 |
|
36 |
考查 |
5 |
|
||||
072071407 |
工笔山水画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6 |
|
||||
072071408 |
写意山水画 |
3.5 |
56 |
20 |
|
36 |
考查 |
6 |
|
||||
072071409 |
篆刻 |
1.5 |
24 |
4 |
|
20 |
考查 |
6 |
|
||||
中国画模块小计 |
|
18 |
288 |
96 |
|
192 |
|
|
|
||||
072071410 |
油画间接技法表现与运用 |
选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11 |
油画综合材料运用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12 |
油画静物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13 |
油画风景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6 |
|
||||
072071414 |
油画肖像Ⅰ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6 |
|
||||
072071415 |
油画肖像Ⅱ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6 |
|
||||
油画模块小计 |
|
18 |
288 |
96 |
|
192 |
|
|
|
||||
072071416 |
套色版画 |
选修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17 |
浮雕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18 |
现代木雕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19 |
装饰与材料应用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5 |
|
||||
072071420 |
插画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6 |
|
||||
072071421 |
彩绘 |
3 |
48 |
16 |
|
32 |
考查 |
6 |
|
||||
应用美术模块小计 |
|
18 |
288 |
96 |
|
192 |
|
|
|
||||
类别小计 |
|
26 |
416 |
136 |
|
280 |
|
|
|
||||
合计 |
|
90 |
1504 |
768 |
|
736 |
|
|
|
(3)集中实践课程(应修29.5学分)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集中 实践 |
212000601 |
军事训练 |
必修 |
2 |
2周 |
1 |
考查 |
|
072071601 |
论文写作与规范* |
必修 |
2 |
2周 |
2 |
考查 |
|
|
072071602 |
色彩风景写生* |
必修 |
1.5 |
3周 |
2 |
考查 |
|
|
072071603 |
专业写生* |
必修 |
1.5 |
3周 |
5 |
考查 |
|
|
072071604 |
美术考察* |
必修 |
1 |
2周 |
6 |
考查 |
|
|
072071605 |
创作实践* |
必修 |
3 |
3周 |
6 |
考查 |
|
|
072071606 |
教育见习 |
必修 |
1 |
2周 |
2 |
考查 |
校校合作 |
|
072071607 |
教育实习 |
必修 |
7 |
14周 |
7 |
考查 |
校校合作 |
|
072071608 |
教育研习 |
必修 |
2 |
4周 |
7 |
考查 |
校校合作 |
|
072071609 |
在地艺术实践* |
必修 |
0.5 |
1周 |
7 |
考查 |
校地合作 |
|
072071610 |
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8 |
14周 |
7-8 |
考查 |
|
|
必修小计 |
|
29.5 |
50周 |
|
|
|
||
合计 |
|
29.5 |
50周 |
|
|
|
(注:*代表专业课集中实践)
(4)素质拓展(应修5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素质拓展 |
212000803 |
创新创业实践 |
必修 |
2 |
1-8 |
考查 |
|
212000804 |
第二课堂 |
必修 |
3 |
1-8 |
考查 |
|
|
必修小计 |
|
5 |
|
|
|
||
合计 |
|
5 |
|
|
|
邵阳学院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素质拓展
课程积分置换标准
创新创业实践积分置换标准 |
||||
项目名称 |
项目等级和内容 |
分值 |
备注 |
|
学科竞赛 |
A类竞赛: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国家级奖励 |
特等奖 |
6分 |
排名不分位次。 同一类竞赛只按最高奖项计分。 |
一等奖 |
5分 |
|||
二等奖 |
4分 |
|||
三等奖 |
3分 |
|||
优秀奖 |
1分 |
|||
B类竞赛:A类竞赛的省级奖励,湖南省教育厅立项竞赛省级奖励,其他竞赛国家级奖励 |
特等奖 |
5分 |
||
一等奖 |
4分 |
|||
二等奖 |
3分 |
|||
三等奖 |
2分 |
|||
优秀奖 |
1分 |
|||
C类竞赛:其他各类赛事省、市、校级奖励 |
特等奖 |
4分 |
||
一等奖 |
3分 |
|||
二等奖 |
2分 |
|||
其他奖项 |
1分 |
|||
大创项目 |
国家级 |
立项 |
5分 |
同一项目只按最高等级计分。项目负责人计满分,其他参与人减半计分。 |
省级 |
立项 |
4分 |
||
校级 |
立项 |
2分 |
||
学术论文 |
A类:SCI、SSCI收录论文 |
第一作者 |
6分 |
|
第二作者 |
4分 |
|||
其他作者 |
2分 |
|||
B类:EI收录、CSSCI、北大核心论文 |
第一作者 |
5分 |
||
第二作者 |
3分 |
|||
其他作者 |
2分 |
|||
C类在CSCD 《ISTP》等收录论文 |
第一作者 |
3分 |
||
其他作者 |
1分 |
|||
D类:其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
第一作者 |
1分 |
||
其他作者 |
0.5分 |
|||
文章 专著 作品 |
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或报道 |
2000字以上 |
2分 |
若为集体创作,按排名先后顺序等差递减0.5分,不足0.5分,按0.5分计。 |
1000字以上 |
1分 |
|||
少于1000字 |
0.5分 |
|||
出版专著、译著和文学、美术、音乐、设计等作品 |
20万字以上 |
5分 |
||
10万字以上 |
4分 |
|||
5万字以上 |
3分 |
|||
低于5万字 |
2分 |
|||
专利、软件著作权 |
发明专利 |
第一位次 |
5分 |
以授权号为准 |
第二位次 |
3分 |
|||
其他位次 |
2分 |
|||
实用新型专利 |
第一位次 |
3分 |
||
其他位次 |
2分 |
|||
外观设计或软件著作权 |
第一位次 |
2分 |
||
其他位次 |
1分 |
|||
学术会议 |
国际学术会议 |
大会报告 |
4分 |
报名不分位次 |
墙报展示 |
3分 |
|||
国内学术会议 |
大会报告 |
2分 |
||
墙报展示 |
1分 |
|||
科技创新 活动 |
参与导师指导项目、开放实验项目及其他科技创新活动,撰写2000字以上实验或研究报告,取得创新成果并考核合格 |
2分 |
累计不超过2分 |
|
创新实践 |
成立创业团队并工商注册,有经营活动和资金流水 |
3分 |
提供工商执照和银行流水,入住基地证明、训练营活动证明 |
|
成立创业团队并入住创业孵化基地 |
2分 |
|||
参加创业训练营活动并撰写完善的商业计划书 |
1分 |
|||
职业资格 |
ESB创新创业国际认证 |
3分 |
提供国际认证证书 |
|
国家级注册资格证 |
2分 |
提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证书 |
||
国家级从业资格证 |
1分 |
提供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颁发证书 |
||
专业等级 考试 |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六级425分及以上 |
3分 |
提供相关等级证书 |
|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四级425分及以上 |
2分 |
|||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三级60分及以上 |
1分 |
|||
全国大学英语专业考试八级60分及以上 |
2分 |
|||
全国大学英语专业考试四级60分及以上 |
1分 |
|||
托福考试(TOEFL)80分及以上 |
2分 |
|||
托福考试(TOEFL)60分及以上 |
1分 |
|||
雅思考试(IELTS)6.5分及以上 |
2分 |
|||
雅思考试(IELTS)6分及以上 |
1分 |
|||
BEC商务英语中级及以上 |
2分 |
|||
BEC商务英语初级 |
1分 |
|||
职业英语水平等级中级及以上(三级以上) |
2分 |
|||
职业英语水平等级初级、基础级(四、五级) |
1分 |
|||
韩语能力考试五级及以上 |
2分 |
|||
韩语能力考试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
1分 |
|||
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 |
2分 |
|||
日本语能力测试二级、三级、四级 |
1分 |
|||
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 |
2分 |
|||
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 |
1分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 |
3分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
2分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非计算机类专业)二级 |
1分 |
|||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员 |
3分 |
|||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程序员 |
2分 |
|||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程序员 |
1分 |
|||
国家一级及以上运动员 |
2分 |
|||
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 |
1分 |
|||
国家一级及以上裁判员 |
2分 |
|||
国家二级及以上裁判员 |
1分 |
|||
国家D级及以上教练员 |
2分 |
|||
国家E级及以上教练员 |
1分 |
|||
国家二级体育社会指导员 |
2分 |
|||
国家三级体育社会指导员 |
1分 |
|||
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等级证书四级及以上及瑜伽、舞蹈等体育锻炼证书 |
1分 |
|||
行业技能或课程培训 |
成绩合格 |
1分 |
累计不超过1分 |
|
听学术报告 |
听讲学术报告5次,且至少提交1篇2000字以上经导师认定为合格的学习心得 |
1分 |
累计不超过1分 |
|
注明: 1.“国家级注册资格证书”:指列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录》的职业资格,可从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http://osta.org.cn查询,证书颁发部门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从业资格证书”:证书颁发部门为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 3.非师范生:获得7积分以上,课程成绩记载为95分;获得6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85分;获得5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75分;获得3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60分;不足3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55分。 4.师范生:获得6积分以上,课程成绩记载为95分;获得5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85分;获得4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75分;获得2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60分;不足2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55分。
|
第二课堂积分置换标准 |
|||
项目名称 |
项目等级和内容 |
分值 |
备注 |
青年大学习 |
国家级 |
1分/期 |
支撑材料为系统记录。 |
参加线下“青马班”培训 |
国家级 |
5分 |
支撑材料为结业证书; 参加培训被评为优秀另计1分。 |
省级 |
4分 |
||
校级 |
3分 |
||
院级 |
2分 |
||
参加线上“青马班”培训 |
省级 |
3分 |
|
市级 |
2.5分 |
||
校级 |
2分 |
||
参加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 |
院级 |
0.5分/次 |
该项每年上限计4分。 |
参加思想引领类主题报告会、主题讲座等活动 |
市级 |
2分 |
如“校园先锋报告会”、“三下乡分享会”“四史分享会”等活动。参加并上台做分享报告另计1分。 |
校级 |
1分/次 |
||
院级 |
0.5分/次 |
||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4分/次 |
有经组织认定的突出事迹材料或书面证明; 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表现突出,经所在班级及班主任核查并证实可申请相应计分。 |
应征入伍 |
|
6分 |
|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
递交入党申请 |
1分 |
计分不重复,以最高档次为准。 |
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
2分 |
||
发展成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
4分 |
||
积极向团组织靠拢 |
递交入团申请 |
0.5分 |
计分不重复,以最高档次为准。 |
参加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1分 |
||
发展成为共青团员 |
2分 |
||
获个人优秀、先进称号 |
国家级 |
8分 |
获奖证书或表彰文件; 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团内“十佳”系列、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大学生自强之星、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青年志愿者、校园先锋等,“校园先锋”标兵另加0.5分。 |
省级 |
6分 |
||
市级 |
5分 |
||
校级 |
4分 |
||
院级 |
2分 |
||
班集体、团支部、寝室等获得院级以上表彰 |
国家级 |
6分 |
支撑材料为获奖证书或表彰文件; 如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的成员每人分别积分,团支书另加0.5分。 |
省级 |
4分 |
||
校级 |
2分 |
||
院级 |
1分 |
||
参加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微电影大赛、短视频大赛、网络文化竞赛等思想引领类竞赛 |
国家级 |
获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分别积10、9、8、7分,成功参与积5分 |
支撑材料为获奖证书、获奖结果通报或表彰文件; 比赛如有特等奖则根据活动等级按高于一等奖1分计算 |
省级 |
获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分别积8、7、6、5分,成功参与积4分 |
||
市级 |
获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分别积7、6、5、4分,成功参与积3分 |
||
校级 |
获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分别积6、5、4、3分,成功参与积2分 |
||
院级 |
获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分别积4、3、2、1,成功参与积0.5分 |
||
参与现场观看 |
0.2分 |
|
|
参加“三下乡”社会 实践活动 |
国家级团队成员 |
10分 |
支撑材料分别以团中央公布的立项文件为准,以团省委公布的立项为准,以团市委、团区委公布的立项为准,以校团委公布的立项为准,以团总支批准,在中青网三下乡专项报备的团队为准;各类活动按最高等级计分,不重复计分,团队第一负责人另加1分。 |
省级团队成员 |
8分 |
||
市级团队成员 |
6分 |
||
校级团队成员 |
5分 |
||
院级团队成员 |
3分 |
||
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 |
|
2分 |
有地方“返家乡”志愿服务证明 |
以个人名义发起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
|
3分 |
所发起的活动健康积极向上,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经申报后即可加分。 |
社会调查 |
|
2分 |
有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 |
心得体会 |
|
1分 |
有材料 |
海外游学 |
|
4分 |
|
机关、企事业单位跟班挂职锻炼 |
|
3分 |
支撑材料须有挂职实习鉴定; 跟班挂职锻炼时间要求2周以上。第一课堂里涉及到的专业实习(见习)等不在积分范围内。 |
参加社会实践所获荣誉 |
国家级 |
6分 |
有获奖文件或证书。 |
省级 |
4分 |
||
市级 |
3分 |
||
校级 |
2分 |
||
院级 |
1分 |
||
加入学生社团 |
成为会员 |
1.5分 |
社团会员实行注册制,未注册不予计分;成为优秀会员再加0.5分。 |
学生干部任职 |
校团委、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
8 分 |
以学生干部任用名单为准,年度考核为至少为合格;能积极参加各部门工作和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学年。 |
校级团学部长,院团总支学生副书记、学生分会主席团成员,学生党支部副书记。 |
6分 |
||
校级团学副部长,社团会长,院级团学部长,学生党支部委员。 |
5分 |
||
院级团学副部长,团支部书记和团支部副书记(班长)。 |
4分 |
||
班委会、团支部其他干部。 |
3分 |
||
团小组长、寝室长、志愿者(干事)、信息员等。 |
2分 |
||
优秀学生、学生干部、社会工作相关荣誉等 |
国家级 |
10分 |
支撑材料以获奖文件或证书为准。 |
省级 |
8分 |
||
市级 |
6分 |
||
校级 |
4分 |
||
院级 |
2分 |
||
课外阅读 |
图书馆借阅经历 |
0.2分/本 |
阅读书目以学校推荐书籍为主;每学年不能低于2分,多余完成量设上限为5分/年。 |
个人原创读书笔记 |
原创英文读书笔记3积分/篇,不少于100字;中文阅读笔记300字起,每增加300字,增加0.5个积分,上线为2积分/篇 |
借阅、读书感言,由图书馆进行审核,读书笔记要手写。 |
|
课外写作 |
国家级 |
8分/篇 |
积极向校内、外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湖南、中青网、邵阳学院官微官网和校报、校团委展翼青年微信号、学工在线微信号等)撰写稿件,以最终刊发或官网推送为准。同一作品被不同刊物和媒体发表或转载的,只计最高分,不重复计分。集体合作作品的第一作者按相应项计满分,其他作者按相应项减半计分。上限为10分。 |
省级 |
4分/篇 |
||
校级 |
2分/篇 |
||
院级 |
1分/篇 |
||
自主学习 |
录取研究生 |
8分 |
|
过研究生考试国家线 |
4分 |
|
|
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文化和艺术的讲座、演出、展览等活动,以及校内外 各级各类体育活动 |
国家级 |
8分 |
社团发起的活动每学年上限计分4次。 |
省级 |
5分 |
||
市级 |
4分 |
||
校级 |
3分 |
||
院级 |
2分 |
||
社团活动 |
1分 |
||
获得文体竞赛相关荣誉 |
国家级 |
获一、二、三等、优秀奖分别积15、12、10、8分,体育类竞赛4-8名加8分。 入围决赛可积7分,入围初赛或复赛分别积5、6分。 |
体育类竞赛破纪录另加3分。 |
省级 |
获一、二、三等、优秀奖分别积12、10、8、6分,体育类竞赛4-8名加6分。 入围决赛可积5分,入围初赛或复赛分别积3、4分。 |
|
|
市级 |
获一、二、三等、优秀奖分别积10、8、6、4分,体育类竞赛4-8名加4分。 入围决赛可积3分,入围初赛或复赛分别积2、1分。 |
|
|
校级 |
获一、二、三等、优秀奖分别积8、6、4、2分,体育类竞赛4-8名积2分。 入围决赛可积1分,入围初赛或复赛分别积0.5、0.8分。 |
|
|
|
现场观看积0.2分 |
|
|
院级 |
获一、二、三等分别积3、2、1分,成功参与积0.3分。 |
|
|
|
现场观看积0.2分。 |
|
|
日常志愿服务活动 |
四年获得3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 |
8分 |
以志愿汇平台累计服务时长计算 |
四年获得2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 |
6分 |
||
四年获得16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 |
4分 |
||
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
国家级 |
8分 |
支撑材料为获奖证书 |
省级 |
6分 |
||
市级 |
4分 |
||
校级 |
3分 |
||
西部计划 |
被团省委录取并签约 |
10分 |
|
被校团委录取没有签约成功 |
5分 |
|
|
报名西部计划 |
2分 |
|
|
勤工俭学 |
|
1分/次 |
提供证明材料;每学年上限3分。 |
义务劳动 |
|
1分/次 |
提供现场图片或记录认证;每学年上限4分。 |
大扫除 (劳动课) |
|
0.2分/次 |
提供现场图片或记录认证;每学年上限2分。 |
内务卫生 |
|
2分/学期 |
无不文明寝室记录,寝室成员可计2分。 |
注明: 1.“第二课堂”活动级别认定标准:国家级活动是指由国务院各部(委)、团中央、教育部各学科委员会主办的活动;国家级各社会团体举办的活动,原则上作为省级活动认证。省级活动是指由湖南省各厅(委)、团省委、教育厅各有关部门等主办的活动;省级各社会团体举办的活动,原则上作为校级活动认证。市级政府及市级主要党政部门等主办的活动按市级活动认证;市级各社会团体举办的活动,原则上作为校级活动认证。学生参加活动的级别认定以实际举办单位(表彰单位)所属级别为准;凡带有商业性质的评比竞赛活动,一律不予认证计分。 2.“第二课堂成绩单”集体项目积分认定标准:(1)贡献程度不区分,成员计分一致,如先进班级、合唱比赛、接力比赛赛等;(2)贡献程度有差异,按照第一成员计分*100%,第二至第四成员为计分*60%,第五及以后成员为计分*40%,计算出的积分执行四舍五入,如“挑战杯”竞赛获奖团队等。 3.同一类竞赛获得各等级奖项,按最高等级计分,获得单项奖按各级优秀奖标准计分;同一个荣誉获得各等级奖项,按最高等级计分。 4.“第二课堂成绩单”列表出的分数为积分。 非师范生:获得105积分以上,课程成绩记载为95分;获得95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85分;获得85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75分;获得70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60分;不足70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55分。 师范生:获得95积分以上,课程成绩记载为95分;获得85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85分;获得75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75分;获得60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60分;不足60积分,课程成绩记载为5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