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
学校主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学生资助青年说”短视频创作大赛活动总结

“学生资助青年说”短视频创作大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在学生资助工作持续推进的进程中,提升资助政策的透明度、精准度、高效性以及知晓度愈发关键。国际学院权益服务部精心策划并举办此次“学生资助青年说”短视频创作大赛,旨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通过短视频这一极具传播力的媒介,全方位、深层次地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强化资助育人成效,构建更为健全的资助工作生态。

二、活动执行详情

(一)作品要求严格把关

作品内容务必紧扣“资助育人”核心主题,全面涵盖国家资助政策的深度解读、资助育人成果的生动展现、典型资助故事的细腻讲述以及为资助宣传的倾心代言等关键维度。在创作风格上,主题鲜明突出、价值导向正确无误、构思新颖独特、情节健康积极,全力传播正能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时长严格控制在 2 分钟以内,鼓励多种题材创作,创意短视频、动画、微电影、公益广告等形式皆可。格式要求为 MP4,拍摄采用横屏 16:9 画幅比例,分辨率不得低于 1080P(1920*1080),确保画面清晰稳定、无抖动模糊,音频音量适中无杂音,后期包装精致细腻、特效运用得当。作品命名遵循统一规范:类别(创意短视频、动画、公益广告、微电影)+学院+班级+联系人姓名+作品名称,并附带创作文稿,精准概括作品核心内容,篇幅限定 200 字以内,助力评委快速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思路。

 

(二)参赛流程规范有序

活动面向国际学院全体学生广泛征集作品,通过线上评选机制确保公平公正。所有参赛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加入活动 QQ 群(585196498),以此作为活动信息发布与沟通交流的核心平台,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无遗漏延误。参赛作品及创作文稿需精心打包压缩成独立文件夹,文件夹命名遵循“学生资助青年说 + 学院+班级+姓名”格式要求,并于 11 月 18 日 20:00 前准确无误地发送至指定 QQ(1712991084),逾期提交视为自动弃权。

(三)奖项设置丰富合理

大赛奖项体系完备,设立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3 名、三等奖 5 名,奖项数量依据参赛规模灵活微调,确保竞争公平合理、激励充分有效。为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热情,无论作品最终获奖与否,所有参赛者均可获得 0.2 综测加分及到梦空间学分认定,充分肯定其积极参与的态度与付出的努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优秀作品将获得推荐至学校层面展示的宝贵机会,极大提升作品影响力与创作者荣誉感,激励学生创作更高质量作品,形成良性循环。

三、活动成果丰硕显著

活动期间,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创作才华竞相绽放,众多高质量短视频作品纷至沓来。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多元,从不同视角深度挖掘资助政策内涵与育人价值。创意短视频以独特创意与紧凑情节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高效传递资助要点;动画作品凭借生动形象、色彩斑斓的画面,将抽象资助政策具象化,便于理解接受;微电影注重叙事完整性与情感共鸣,以真实可感的故事引发观众强烈情感触动,深化对资助意义的认知;公益广告则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与视觉冲击画面,强化资助理念传播效果。通过线上展播与互动分享,作品广泛传播,极大提高学生对资助政策的关注度与认知深度,有力推动学院资助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营造出全员关注、积极参与资助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经验教训深度剖析

(一)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1. 主题精准定位,紧密围绕资助工作核心诉求,深度契合学生实际需求与政策宣传目标,激发学生强烈创作欲望与社会责任感,形成强大创作动力与积极参与氛围。

2. 充分发挥线上评选优势,打破时空限制,简化参与流程,吸引更多学生投身创作,拓宽作品来源渠道与受众范围,提升活动影响力与辐射效应,促进资助理念跨地域、跨群体传播。

3. 多元奖励机制成效显著,综合考量获奖荣誉、综测加分与学分认定,全面覆盖不同创作水平学生群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与创作潜能,为活动持续注入生机活力。

(二)问题反思不容回避

1. 部分学生视频创作技术短板凸显,拍摄手法稚嫩、画面构图欠佳、剪辑特效粗糙、音频处理失当等问题频发,反映出前期技术培训缺失,影响作品整体质量与传播效果,削弱部分学生创作信心与参与热情。

2. 作品审核标准执行波动,虽制定统一标准,但在实际评审中,因评委个人理解差异与主观倾向,对主题深度、创意新颖度、制作精良度等评判维度把握不尽一致,导致部分作品评分存在偏差,引发公平性质疑,影响活动公信力与权威性。

3. 宣传推广深度广度不足,过度依赖学院内部渠道,如班级群通知、学院官网公告等,对社交媒体、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多元平台挖掘利用不够,跨学院、跨专业宣传协同缺失,致使活动在校园整体层面知名度与影响力受限,外部关注度与参与度低迷,无法实现资助理念全方位传播推广目标。

五、改进建议切实可行

 

(一)提升创作能力

提前规划系统全面的视频创作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拍摄技巧(如取景构图、光线运用、镜头运动)、剪辑软件操作(如 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 基础功能与进阶特效)、音频处理(如音量平衡、降噪、配乐选择)等核心板块,邀请专业教师或资深创作者授课指导、案例剖析、实操演练,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与作品点评沙龙,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成长进步,提升创作技术水平与艺术审美素养,为高质量作品创作筑牢根基。

(二)优化评审机制

精心组建专业评审团队,成员包括资助政策专家、影视艺术专业教师、学生代表,确保评审视角多元、专业精通、立场公正。深入研讨细化评审标准,针对主题契合度、创意创新性、内容完整性、制作专业性、传播影响力等关键指标制定量化评分细则,明确各指标权重占比与评分区间,设计严谨规范评审流程,实行匿名评审、多轮评分、集体合议制度,加强评委培训监督,确保评审标准统一、流程透明、结果公正权威,提升活动公信力与认可度。

(三)强化宣传推广

全方位拓展宣传渠道,深度融合社交媒体平台(微博话题互动、抖音短视频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校园广播专题节目、校报校刊专栏报道、校园海报传单、校内活动植入宣传等多元方式,精心制作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宣传文案,突出活动亮点特色与重要意义,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实施分众化、个性化宣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积极推动跨学院、跨专业合作交流,联合举办创作分享会、作品联展活动,鼓励不同背景学生组队创作,打破学院壁垒,扩大活动受众覆盖面与影响力圈层,构建资助宣传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资助理念全方位、深层次、广覆盖传播推广,助力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