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下旬以来,中文系党总支按照学校的规定,组织教师党员干部和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汇编》,发放了专门的读书笔记本,要求每位党员写出10000字以上读书笔记。
2.4月17日—4月28日,在系党总支的直接指导下,在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的精心组织和认真部署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我系实际情况,在全系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深刻细致的调研活动,调研方式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内容包括学风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贫困生、学校软硬件建设以及就业择业等诸多方面。根据调研情况,写出了长达3000多字的调研报告。
3. 4月27日下午2点,中文系会议室笑声朗朗,春意盎然。院党委书记张天晓教授、院长谭镜星教授、副院长陈晓飞教授和招生就业处处长莫飞平教授等一行亲临我系调研就业导师制实行情况,并与中文系党政负责人和十几位2009届毕业生代表座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中文系党政班子秉着“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从2005级汉语言文学本科开始实行学生就业导师制。学生就业导师制是为更好地把“全程指导、全员参与”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好地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解决部分学生职业规划不清、就业心态不稳、就业信息不灵、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而实施的一项新型辅导学生就业的新机制。它要求导师从学生入学伊始便全程指导,在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考研辅导、职业能力训练、求职技巧、就业推荐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训练。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对他们进行职业取向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和职业理想等对学生大体分类(如考研类、考公务员类、到中学任教类、自主创业类),再组织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特长、责任心强、有职业指导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担任就业导师,对某一类别的5-6名学生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相关能力素质训练,并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就业推荐和应聘工作。
“就业导师制”的实行对中文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共178人,迄今已有66人正式签约,28人分别被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5人被录取为湖南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占毕业生的55.6%。4月28日,湖南卫视和邵阳电视台对我系的就业导师制进行了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