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正方一辩,信息共享是否等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您对距离的定义是什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什么样的距离呢?”舞台上,反方四辩付城城向正方一辩潘婷婷一连串抛出三个问题,现场的“火药味”逐渐浓厚,对战升级。
上面的这一幕发生时间在5月11日,当晚文学院举办大学生辩论赛决赛,辩论主题为“网络拉近了/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据悉,共有六支队伍挺进决赛,分成三组两两对辩,第一组是15汉语言文学(二)VS15新闻学,随后两组分别是15历史学VS16汉语言文学(一)、16汉语言文学(二)对15汉语言文学(一)。其中,正方持“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观点,反方持“网络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观点。
本次辩论赛共分为开篇立论、攻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五个阶段。比赛一开始,正方15汉语言文学二班一辩辩手潘婷婷开篇立论: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网络的出现打破了国际之间的隔阂,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无论种族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共享信息、优势互补。反方15新闻班一辩辩手熊惠则提出:网络在虚拟的空间内虽然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人际关系网”,但是马克思在文艺发展不平衡论中告诉我们,沟通工具的发展并不能直接带来沟通效果的进步。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是虚拟的,如果过分依赖网络交往,则会忽视日常的社会交往,使人难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造成人与人关系的疏远。此时,正方二辩马逸菲反驳道:我们日常中用来交流的微信、QQ则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做出了贡献。正方三辩更是质问反方二辩:你有没有女朋友?你们平时用不用QQ聊天?你曾经追你女朋友的时候是不是用QQ聊天?。场面陷入白热化阶段。
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也是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来询问对方。反方三辩王芳提出:网络有虚拟性、隐私性,在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暴力行为,甚至是出现了很多网络欺诈行为。而正方三辩则表示:网络仅仅只是交流的工具,我们利用网络可以方便我们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和反方四辩则对一系列问题做了总结和举例。到此,第一场辩论结束。随后,其余两场各组按照上述环节开始答辩,不断强化自身观点认同感,同时寻找他方观点、举例缺陷进行驳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本次辩论赛落下帷幕,具体获奖结果将于下周公布。
(记者协会 文/刘婷 王媚 图/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