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涉及两大内容:一是“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是“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前者涉及概念辨析,属于理论阐述,相对抽象;后者紧密联系实际,落实到大学生这一教育对象,较为感性。两部分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相辅相成,前后呼应,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系统。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节在内容上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框架的设计上必须兼顾理论阐述和实践锻炼两个方面,并且要把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一,讲清理论。“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大学生为什么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等内容,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概念要讲明,逻辑要捋顺,道理要摆清。第二,注重实践。找准结合点,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主体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观因素。要重点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课堂引导和理论阐释上,其余教学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某些环节甚至要求学生大胆“主导”课堂。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受到教材内容、教学条件、教师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我们都应让它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信息量大,科技含量高,能够有效操控大量的影音信息、扩大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丰富各教学环节,诉诸视觉与听觉,形象直观、富于感染力,值得广泛运用。

2、案例教学法。在观点思辨环节,主要通过成功名人(毛泽东、罗杰·罗尔斯等)案例来进行教学,典型具体,更有说服力。

3、启发式教学法。用系列提问如“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现在树立了什么理想,将用怎样的信念保证理想的实现?”步步引发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实践锻炼环节,让同学朗诵欣诗人流沙河的诗歌《理想》,再让同学们自己来谈曾经的理想、现在的困惑、对未来的打算。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同学们记忆深刻,并从中受益。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认可并投入热情,并能配合教师教学的节奏,师生互动融洽,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能够切合学生实际,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