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5元,收纳箱10元。”从5月中旬开始,校区的道路两旁开始热闹起来,每到毕业季,大学生就开始出售一些无法搬回家里的个人物品。不少毕业生把一些生活用品、学习工具以超低价格在邵阳学院官方微信上进行大甩卖,有的大学生要售卖的物品较多,则在校园内选好位置,把日常用品、书籍课本、旧衣服、小家电等用品摆放出来练摊。在这个由学生自发形成的跳蚤市场上,甩卖的东西琳琅满目,除了方便学弟学妹,同时还吸引了附近一些喜欢淘实惠的居民。
“我们这很敞亮的,价格要比别处便宜得很”
“这电热毯,五元就卖给你。”“这个床上收纳盒,四元你就拿走吧。”“这个娃娃你觉得可以给多少钱?你看着给吧。”5月20号断断续续的下着小雨直到傍晚时分,十余个摊位分别摆放在女生宿舍楼门前的道路两旁,摊前挤满了人,顾客中除了在校大学生,还有不少来自校外的居民。主要目的其实也不是为了盈利,只是东西太多带不回家,但是扔了又太浪费了。一名来自生化系的学姐说道,大学生面临毕业的时候,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在大学所留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旦毕业,这些东西就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了不让这些东西丢进垃圾桶或埋没在废品站。于是学长学姐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学弟学妹们身上,不仅能发挥这些东西的余热,也能收回一点成本。据大四学姐介绍,摆摊从四天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但由于天气不好。所以摆摊也是陆陆续续。
“十五块钱贵了点,八块吧!”“叔叔,我刚才是说五块钱。”
“其实主要的顾客不是学生,而是周边社区居民。比如镜子、电风扇、甚至洗衣机这类实用性比较高的物品是非常受居民们青睐的,这类东西也往往比较抢手,摆出来没多久就被销售一空”,一名来自文学院的大四学姐说道。记者注意到,前来逛市场的以中老年居民为主,或许这与老一辈勤俭节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这个冰垫十五块有点贵。八块吧!”“叔叔,我刚才是说五块。”这是记者在市场听到的一段有趣的对话。40多岁的张先生是学校外面的居民,已经在“跳蚤市场”逛了两天了。这两天帮他的两个小孩买了两个书夹,一个书桌,张先生说:“这些学生卖的东西还是很实惠的。我已经在这逛了两天了,看看还能不能买到什么用得着的东西。”
“砍价太厉害我们是不会卖的,还不如送给学弟学妹做个人情”
面对大堆带不回去的书籍和生活用品,有学生是通过“跳蚤市场”来进行售卖。“有些成本比较高的物品比如洗衣机,我们售卖还是有底线的,那些大叔大妈砍价砍得太厉害我们是不会卖的,还不如送给学弟学妹们,说不定还能赚个人情。”来自文学院的毛学姐笑着说道。而有一部分学生则是把有一些比较有用的书捐给学校学生会勤工助学部搭建的捐书赠书平台,然后通过这个平台把书赠给学弟学妹。而有些用处不大的书籍,就卖给专门收废品的人,记者观察到,无论在女生宿舍门口还是男生宿舍门口,都有一些拿着麻袋蹲点的人。甚至还贴出了标价:教材书籍一元到十元不等。有时候一天可以收到几百斤废弃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