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晚在我系召开了杨立军教授声乐讲座,整个会场气氛活跃,杨老师和蔼可亲的为同学们讲述了声乐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心理状态问题。
讲座一开始刘主任对杨老师做了简单地介绍,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了这位不辞劳苦来到邵阳学院的教授。讲座一开始杨老师就开门见山的说了他此次讲学的主要目的和主题。他告诉同学们他是来和老师、同学来共同探讨和学习声乐的学习方法。杨老师现场抽到几位同学,并就他们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一一作了讲解和示范,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学习、做笔记。杨老师讲了歌唱的状态和歌唱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他说:“创造性思维产生于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之上,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旨在揭示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其基本特征体现首创性和新颖性。”见于同学们难以理解这么多理论问题,杨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同学们也都积极配合向老师请教。
对于歌唱的状态杨老师总结十二个字“上紧下松,内紧外松,后紧前松”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做了对比。不管是哪种唱法,都要求基本的字正腔圆。因此,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我们不仅要做到一般意义的“字正腔圆”,更重要是必须通过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研究如何把握作品语言的民族地方特色,在演唱中既要注重风格韵味,同时又要把握汉语的声韵之美。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示范着,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之后,杨老师又将气息的运用、声音的色彩与风格、声与情等细节做了细致的讲解。我国当代民族声乐继承传统的丹田用气方法,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借鉴美声呼吸训练的科学方法,强调横膈膜对声音的支持,其呼吸原理与丹田用气原理是相通的。民族唱法的风格韵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音色彩的运用,现代民族声乐对声音要求“甜、脆、圆、润、水”。
中途,杨老师又抽到几位同学,在她唱完之后,杨老师就她唱歌的感情处理等及时做了点评和改正,从她身上又引出了另一个内容,歌唱的二度创作。
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歌唱表演是与音乐创作相分离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既具有独立的品格,同时又与音乐创作有着不可分的联系。音乐创作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而歌唱表演是音乐创作的再现和二度创作。
杨老师用新颖的教法和生动有趣的声音结合,让同学们对声乐唱法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会场老师、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促进了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最后,杨老师讲了歌唱的意识与情感。要求同学们在歌唱的艰苦训练中,不断利用情感的激励机制,增强歌唱的自信心和坚定歌唱学习目标,同时要求同学们磨练对困难、失败的承受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与交流中款款落下帷幕。此次讲座意义非凡,使得同学们对声乐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歌唱的状态等比较复杂的只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相信他们会将这些知识带到以后声乐学习中去,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