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曾帅康 黎俊杰 朱明琪 董祥华)2025年7月12日,邵东市永华村的乡间小路上,邵阳学院“创新设计 品牌赋能”实践团队的青春身影格外亮眼。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队员们走进农户家中,聚焦当地支柱农产品黄花菜种植、采收与销售全链条,展开扎实深入的田野调查,为永华黄花菜品牌化升级的攻坚之战,继续奏响青春号角。
深耕阡陌问真经 破局黄花产业困
七月骄阳下,邵阳学院"设计创新 品牌赋能"团队踏着晨露进村入户,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基层脉络。调研组兵分多路开展"解剖式"走访:在晾晒场中记录采摘时令标准,蹲守田间,用镜头捕捉古稀老人采收时的颤巍身影——这些布满老茧的手掌与佝偻的脊梁,正无声诉说着产业传承的危机。数据显示,当前采摘主力平均年龄达58.3岁,最年长者已逾八旬,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率高达82%。"看着爷爷奶奶们用竹篓扛起整个产业,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肩上的分量。"团队成员黄佳瑶摩挲着调研笔记,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满村民诉求。

(田间采摘的老人)
星夜集智绘蓝图 品牌破局启新章
调研数据尚未冷却,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诸葛亮会"已在村委会连夜开启。村支书曾书记指着墙上褪色的"黄花之乡"锦旗感慨:"品质金贵却困在山沟,就像捧着金碗没饭吃。"团队立即组建"品牌攻坚组",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三大破局路径:在包装设计上融入竹编与非遗元素,打造"行走的文化名片";构建"溯源直播+宣传短视频"传播矩阵,让花田故事飞出大山;更创新提出"新农人培育计划",拟通过校村共建实训基地,吸引返乡青年承接产业。

(村支书与团队成员召开讨论会议)
青春赋能续金脉 田野书写振兴诗
这场知行合一的实践,远不止于收集127份问卷、拍摄3TB影像素材的量化成果。从亲身体验深夜采摘黄花菜到设计CDR视觉系统,团队成员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李韧在总结会上所言:"我们要让'黄花菜之乡'的招牌重新闪亮,不仅让黄花卖出好价钱,更要让它成为年轻人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团队成员为黄花菜设计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