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与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中心简介

通信与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时 间:2015-05-05

邵阳学院通信与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职人员46人,正高级8人、副高级22人、中级12人、其他4人,博士10人、硕士29人,学士7人。依托“省级电子工程中心”和“湘西南农村信息化省级重点实验室”,按照“学科融合、教研相长、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理念,虚拟实验中心的建设仍在不断深入,现阶段虚拟实验的建设成果已经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如,现代交换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子测量与仪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CAD以及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等已经投入到实验教学中,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虚拟实验中心的建设仍在不断深入,现阶段虚拟实验的建设成果已经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如,ARM应用技术实验、DSP实验室、EDA实验室、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室、电子设计与仿真实验室、电子制板与测试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信号检测技术实验室等已经投入到实验教学中,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心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突出行业需求,注重学科特点及工程实践教学规律,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仿真实验与实训课程,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

中心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与邵阳阳拓琦电子有限公司、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单位人才培训、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中心积极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新型管理,提前将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引入到中心的培训内容上,建立企业用人的标准,利用中心的优势资源,使企业参与到中心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考核评定,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

 

图片1

 图1 校企合作模式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是按照现代教育的规律,建立工学结合的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符合社会企业的需要,其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http://www1.hnsyu.net/jixie/sns/snszxjj/201405/W020141030507132186782.gif

 

图2 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框架

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具体表现在:

1)形成了宽开放、广收益、资源共享、理工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数字设计与仿真网络为更大范围的教学提供了基础。目前中心已有较为丰富的仿真教学资源,可实现全天24小时的对外服务,并可支持2000名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充分得利用了仿真教学资源,缓解了现有教学中资源紧张的现状。同时,中心已形成了理工结合、实验教学相搭配、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

2)通过项目、任务锻炼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师生创新团队,借助仿真实验平台,师生共同参与企业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朝气蓬勃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为产业生力军,打通大学人才培养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有效技术创新模式,服务于地区的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

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系统化和经常化,中心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申报,选派教师指导,将教师的部分科研课题、学生兴趣制作与各种科技创新竞赛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中心还利用各学生的专业社团组织,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创新的气氛。学生在各种大赛和毕业设计上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