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事业发展中来

时间:2018-04-06   来源:邵阳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部署,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优化思维、提高站位,进一步提升谋划人才工作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我们要提高站位,增强全局观念,优化人才工作思维,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找准人才工作方位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高谋划人才工作的质量。

  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对安徽发展提出“一大目标、五大任务”的要求,要求我们发挥科教大省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我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全省上下全力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科教强省、人才强省建设,迫切需要一支符合发展要求、堪当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积极谋划推进落实人才工作,着力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发展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着眼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谋划人才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谋划人才工作,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既重视高层次人才又重视乡土人才,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培养和集聚新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拓展与国外人才的交流合作,汇聚用好全球人才资源;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打破各种有形无形的“围墙”,推动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实现人才均衡配置和资源共享。

  着眼于重大发展战略谋划人才工作。支撑引领重大发展战略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七大战略,就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既对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推进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近年来,安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形成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大创新主平台,谋划新建了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和新能源大科学装置等,打造了新能源汽车、高铁车轴、大数据应用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了一批现代化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工程、产业专项,初步构建起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的“七大战略”,依托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平台载体,聚焦重大科技专项,围绕重大新兴产业,科学分析人才形势,准确把握人才需求,超前谋划人才布局,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二、优化方式、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推进人才工作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精准”的工作方法,在不同场合强调工作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要优化人才工作方式,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坚持精准施策、试点先行、鼓励创新,切实摆脱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不断提升推进人才工作的质量。

  突出精准施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使安徽人才队伍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要突出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深入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落实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和“外专百人计划”,建好用好“海外人才工作站”,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队伍。要围绕推进制造强省、技工大省建设,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皖工徽匠”。要大力开发乡土人才,研究提出人才兴村意见措施,培养造就一大批乡土人才,营造农村创新创业良好环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要不断完善柔性引才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弹性管理、个性服务,广泛吸引人才来皖开展科研和技术合作。

  试点先行、稳妥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各项改革涉及广大人才切身利益,对人才事业发展影响深远,针对难点问题必须稳妥审慎、试点先行,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充分发挥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作用,在投资融资、税收、股权激励、成果转化、收益分成等方面进一步扩大试点,探索一些管用的办法和措施,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才“名利双收”。总结推广高校和公立医院试点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的经验做法,不断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切实解决人才管理中“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的结构性矛盾。总结职称制度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改革,突出重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采取不受学历、资历和论文数量限制,免除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八免”措施,积极破解人才评价中存在的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

  重视基层、鼓励创新。近年来,一些地方创造的符合实际的做法十分管用有效,一些用人主体的人才理念和人才管理方式具有借鉴意义。基层富有创新精神、最有创造力,我们要重视基层、鼓励创新,不断激发人才活力。一方面,要尊重地方、基层和用人主体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他们大胆试、大胆闯,为改革创新提供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对基层在实践中探索的用人理念、用人方式、用人机制、激励模式,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三、优化机制、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落实人才工作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人才工作涵盖领域广、参与主体多,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我们要优化人才工作机制,把政策、制度、程序、分工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完善具体实施机制,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切实提升落实人才工作的质量。

  不断优化党管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既要管得好,又要放得活。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着力在抓体制机制改革,抓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抓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抓统筹协调、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上下功夫。要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强化各级一把手的人才意识。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人才工作整体效应。要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认真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专家休假联谊,加强各类人才教育培训,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形成重视和支持人才、广大人才与党同心同德的良好局面。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用好省高层次人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平台引才奖补力度,为优秀人才创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做好人才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服务保障,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放权松绑,充分调动用人主体内生动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认真抓好省人才“30条”和合肥科学中心“10条”落地见效的基础上,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要在转变管理职能中放权,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在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要在发挥市场作用中松绑,突出市场导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为各类人才和用人主体提供有效服务。按照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要求,着力解决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导向鲜明、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要在调动各方力量中激活,引导各类用人主体、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人才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

  健全完善人才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健全考核机制,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压紧压实人才工作责任。要强化督促检查,深入开展调研,强化跟踪问效,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和成效评估机制,定期对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进行盘点梳理,完善充实工作规划,制定改进措施,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用好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用考核“指挥棒”推动人才工作任务落实、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