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和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等文件会议精神,根据《邵阳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邵院政字[2017]15号)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19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2019届毕业生共有6567人,其中:研究生34人,本科毕业生4583人,专科毕业生1950人。
二、工作目标
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1.继续组织实施好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做好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收集基层岗位需求,为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搭建平台;以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到基层就业。
2.协同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和勉励语精神,协助学校武装部,完成征兵任务。对毕业生、在校生和新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大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
3.促进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鼓励和促进我校毕业生到实体经济就业,加强与中小微企业沟通联系,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招聘信息,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进校园招聘,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二)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4.引导毕业生到重点产业行业就业,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输送毕业生。继续保持与已有用人单位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重点产业行业单位的联系,积极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
5.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积极适应国家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将国际组织基本情况、招聘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纳入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和参加志愿活动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三)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
6.以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带动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及组织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双创赛事,遴选一些好项目,带动一批毕业生自主创业。
7.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奋斗精神。
8.进一步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学校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学生复学后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等政策。
9.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场地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学校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积极推动各类研究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向学生开放。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培育基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10.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通过举办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运营、项目对接、财税会计、法律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指导服务;通过团体辅导,“一对一”就业创业咨询,让毕业生将想法变为行动,及时调整就业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创业。聘请行业专家、创业校友、企业家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团队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实验室教师全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四)做好就业创业精品活动
11.加强与建立合作关系单位的对接,巩固和稳定已有就业市场资源,充分发挥稳定的就业市场在我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
12.加强与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开辟新的就业市场,特别是毕业生生源比较集中的就业市场,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服务资源共享。
13.大力筹措校园招聘会,创新招聘会形式,努力提高招聘效果。招生就业处负责组织、协调全年3场大型招聘会及专场招聘会,各学院根据专业特色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
(五)加强就业精准服务
14.强化就业精准帮扶。通过一对一咨询和个性化辅导,面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职场礼仪培训和就业技巧分享;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就业创业活动,对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进行全方位、多途径指导;增强毕业生自我认知、职场探索、决策与行动等方面的学习能力。通过“心理扶持、政策扶持、经费扶持、岗位扶持”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增强就业信心,克服自卑、恐慌、焦虑、浮躁心理,理性面对就业困境,合理绘制切实可行的求职蓝图。
15.认真做好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性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台账,通过发放政府求职补贴、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开展个性化辅导、推荐岗位信息等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依托辅导员精品项目,为此类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和服务;大力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此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确保“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16.开展专项技能提升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专家资源,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和个性化职业咨询,针对在校生开展职商训练营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帮助其提升求职技能,树立求职信心,把握机遇,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17.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外请专家、外送培训两种模式同时进行,系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着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化指导能力。不断提升队伍的工作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就业团体辅导室、就业咨询室、创业咨询室的建设。
18.深化就业信息化服务。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就业云平台推送就业岗位、政策等信息,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地域等关键信息,提供就业定制服务,推送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时效性的就业信息。利用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新媒体工具送岗位、送政策,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就业信息全覆盖。
(六)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监督与管理
19.各学院要成立就业创业工作监督核查小组,完善就业监督核查机制。对就业创业政策和就业进展落实情况逐条逐项认真检查,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
20.各学院要严格按照就业统计工作要求,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生派遣就业信息收集系统”及时上报、更新就业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认真落实教育部的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数据进行认真核查,对查实的弄虚作假等问题要严查严处,并进行通报。
四、条件保障
2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形成合力,主动、积极、有效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继续强化“一把手工程”,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真正落实好学校主要领导总体抓,学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创业工作负责人具体抓、辅导员教师天天抓、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
22.积极争取我校就业创业实习实训基地、毕业校友企业等社会力量为就业工作提供支持,组织好创业模拟实训、各类就业创业竞赛活动等工作。继续加强队伍建设,配备尽可能稳定的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各学院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各学院成立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学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和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培养就业创业工作助手。
23.切实对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将就业创业竞赛参赛率、职业规划大赛参赛率、考研报考率、基层就业项目报名人数等各项就业工作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积极性,明确专任教师在毕业生就业时的具体任务。
24.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我校学生就业创业。在争取政府经费补给和社会力量投入的情况下,学校将加大就业创业工作经费投入力度。
五、就业创业工作考核
25.年初确定目标,年终落实责任,随时追踪过程。各学院务必重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重要性,学校将离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和就业创业工作全程参与度等指标合理运用在校级就业创业工作年度考核和激励体系中,顺利实现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