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往苏州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课堂教学提质,7月21日至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欧志文带队,组织学院思政课教师一行32人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苏州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学习。
本次研修学习主要通过专题讲座、集体研学、个案探讨、小组讨论等方式,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姑苏大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地感受苏州“历史与未来一脉相承、文化与科技共生融合、精神与物质比翼双飞”的“姑苏繁华图”,生动展示出了江苏“走在前、作表率”的优异“答卷”,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思政教师立足思政课堂,深入浅出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提供了强大实践力量。
在理论学习环节,教师们聆听了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建华教授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讲座,讲座内容聚焦于苏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高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和苏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在现场教学环节,教师们先后前往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苏州博物馆、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吴江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太湖生态岛(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西山明月湾古村落(暴式昭纪念馆)、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深切感受了苏州城市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及深邃人文精神,了解了苏州在新征程中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苏州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探索“空天地一体”的未来产业布局。通过建设通用机场、无人机测试基地等基础设施,完善低空航路网络,苏州已形成覆盖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场景的应用生态。尤为值得借鉴的是苏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实践路径。苏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推出“生态+”“+生态”发展模式,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苏州的实践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新质生产力是转型升级的动能,而生态经济转化则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全体思政教师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圆满完成了本次实践研修任务。通过深入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前沿阵地和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沉浸式学习,教师们全方位感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在行走中深化理论认知,在体验中增强情感认同。大家一致表示,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思想洗礼,更是一场能力淬炼,切实增强了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