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近3年学风建设工作总结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形成良好学院风的基础和前提,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我院为深入推进学院学风建设,进一步形成良好学风、班风、考风,按照学院统一部署,结合具体实际,近三年共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易佑斌 欧志文
副组长:朱瑾 文大山 孙冬华
成员:马院全体在职教职工
二、制度保障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的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客观要求。学院出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建立“引路人”导师制的实施细则》、《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业预警制度》、《学院领导查课听课值班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分细则》等制度和实施方案,从学科素养、综合育人、沟通合作等方面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根据个体特点进行相应调整。更好的发挥全院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师生之间建立的一种双向互动机制,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队伍的自我优化,是对现行学生管理体制的有效补充,变过去的“距离”教育为“贴近”教育,有利于更好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等原则落实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例如,从2021级学生入校伊始,配备专属“引路人”导师,大学四年将全程帮扶指导学业及生活,从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辅导。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真实了解学生诉求,搭建学风建设信息平台
学院建立学生发展诉求、学情调研机制和学生发展评价指导体系,为学院学风建设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1.校院两级加强教学信息收集,了解师范生的发展诉求。学院十分重视通过网络评教评学等常态化渠道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教育教学各项信息;学院除通过每个班级学习委员定期反馈教学信息外,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干部例会”“毕业生座谈会”等举措,全方位了解学生教学信息。
2.完善学情调研机制。学校、学院实施动态全方位的学情调研及其反馈机制。学校成立“学校—院部—班级—学生”四位一体的动态学情调研机制学院学情调研机制由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组成,班级学情调研机制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学生学情调研机制由“引路人”导师—班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动态学情调研机制全方位了解师范生生活与学业诉求,并协助解决生活、情感、心理健康等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心态和规划有序的学习发展状态。每学期开学初、期中定期召开教学工作学生座谈会,新老生交流会、毕业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选用、实习安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支持师范生个性化发展的情况。学院紧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放松,组建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引路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个老师每个年级引导1-2名学生的标准建立“引路人”关系,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过程化的指导服务。
(二)丰富的第二课堂兼顾了学生的多层次需求
学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传播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很好地兼顾了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多层次需求。如“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读书会”、口才与社交协会、“三下乡”、志愿活动、红色宣讲活动、师范生技能比赛等,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今年获学生讲思政课全国三等奖1项、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获省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特等奖1项、省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省“青春学习堂”理论微宣讲竞赛获奖7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首届“新声奖”主持人大赛二等奖1项。
(三)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以目标为导向,让学院学生在立足岗位中创先争优,在服务乡村教育中受教育、长才干,在服务社会中强化“师范生”意识,通过三下乡、顶岗实习、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等常态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突出学院师范特色,打造竞赛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师范技能提升,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三笔字”比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生教育实习教学比武、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多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支持学生的师范技能发展,大批学生提高了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近三年师范技能大赛获全国三等奖一项,湖南省一等奖一项。
(五)实时监测学业水平。
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分细则》,确定了学生基于能力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通过年度学生综合测评,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自我评价和申报、班级评议组评议、学院评议组核查审定等过程,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平、公正的学业水平评价和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评奖助学金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六)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业进行自我监测和评价。
在新生入学时,学院开展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籍学分等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预警机制。每学年按照培养方案的学期、学年计划修读学分标准,引导学生根据学分规定进行自我比对。在毕业学年之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测,找出已获学分与毕业学分要求的差距。在毕业学期,学院开展毕业预审核,对考证、考级情况进行全面统计与监测,对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进行审核与统计,对学生的所修学分是否达标、不及格课程门数等进行统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学院毕业规定以及自身差距,继续努力达到毕业要求。学生对自身学习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自我反思,学院根据学生的学困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指导与教育,督促学生完成学业。
(七)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学风建设工作实效性。
学院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敦促班主任及辅导员深入班级,对早自习、晚自习以及到课率进行督查,确保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八)丰富多彩学风活动,夯实学风建设成效。
1.专任教师推送必读书目。学院每年动员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为学生量身定制,提供阅读书单,提升学生课余时间阅读质量,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增强综合能力素质。
2.开展学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我院定期开展读书推广活动、易班博文纸条、读书体会交流、“情系马院,律动青春”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
3.利用关键时间节点,确保学风建设育人实效。每次国考、校考等考前,开展好诚信考试教育工作,通过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抓好考纪考风,使同学重视学习,重视考试,懂得诚实守信;每年考研录取结果出来之后,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加强同学们对考研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其树立合理目标,挖掘自身潜能,尽早做好备考计划,进一步明确考研规划,同时提高学生的考研积极性,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之前,举办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分享会,帮助同学梳理难点、痛点,提升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