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工作

将历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教学研讨会

时间:2025-02-23

  新学期伊始,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近日组织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管思政教学工作的文大山副院长主持,欧志文院长、全体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会,围绕“以史为纲、以理服人”的课程定位展开深入研讨,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首先,教研室主任黄玉平结合新版教学大纲,对新学期教学重点进行详细解读。并提出,教研室将推进“四统一”标准化建设(统一教案框架、统一线上教学资源应用、统一实践主题、统一考核标准),并依托集体备课机制,针对“如何用历史比较法阐释制度优势”“如何回应青年关注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等教学难点开展专题研讨。 

  其次,文大山副院长在讲话中强调,以历史逻辑讲深讲透“四个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政课体系的核心课程,必须坚持“历史叙事与政治引领相统一”的教学导向。他指出,教师要深刻把握“通过历史讲政治”的课程本质,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结合各班级学生的专业背景与认知特点,用鲜活的历史事件、数据与人物案例,系统讲清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即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避免“史实堆砌”,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历史规律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欧志文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再次要强化责任担当,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他向全体教师传达了中央及地方关于思政课改革的最新精神,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战略意义;二是增强课堂的针对性和感染力,通过“接地气”的教学设计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三是压实教师主体责任,以“大先生”的标准要求自身,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传递信仰力量。 

  本次研讨会还探讨了新学期教学改革方案,本学期教学将围绕“一条主线、两大结合、三个层次”展开: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历史事件、理论逻辑、现实启示三个层次深化教学内容。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高度的使命感投入教学,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