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谷雨时节,邵阳学院普爱医学院“医学+国学 亲子混养营”第四期活动走进双清区云水村,以天地为课堂、以自然为导师,通过沉浸式体验,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融合科技启迪、身心成长与国学智慧的深度探索。
活动首站聚焦云水村机械耕种基地。在田埂边,家长代表田爸爸以"云水村"地名的文化溯源为引,带领孩子们走近现代化农业的实践场景。随着插秧机"嘟嘟"轰鸣,一排排秧苗如列兵般精准扎根泥土。孩子们簇拥在田埂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机械臂的灵巧运作,不时发出惊叹:“原来机器比人工快这么多!”“这些秧苗会不会被机器压坏呀?”田爸爸借机引导孩子们思考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革新:“一台插秧机每天可完成30亩农田作业,相当于50人的工作量。未来,也许你们能设计出更智能的农业机器人!”稚嫩的脸庞上,好奇与憧憬交织——科技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扎根土地的生动实践。
从机械基地转场至青蛙养殖基地,绿意盎然的田野瞬间化为活力课堂。孩子们手持网兜轻踏田埂,在追逐青蛙的欢腾中感受生命的跃动。泥泞沾衣、汗水沁额,却无人在意——弯腰观察蛙群栖息规律的专注、合作围捕时的默契配合,让这场“田野游戏”悄然转化为自然教育:肢体在劳作中强健,协作意识于嬉戏间萌发。
活动的第三站——云水村水坝,则以磅礴之姿叩击心灵。立于坝顶,但见上游静水经闸口飞泻直下,如银龙腾空、声震如雷。孩子们屏息凝望,直面“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原来大坝不仅能发电,还像巨人一样管着河水!”一名男孩的童言道出了工程与自然博弈的深意。
水坝轰鸣声中,一场特别的国学课在此展开。孩子们齐声诵读《庄子·秋水》,稚嫩童音与涛声共鸣:“秋水时至,百川灌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为深化理解,亲子营特别编排《秋水》情景剧:小演员化身河伯,从初见黄河的骄矜到望见海洋的惶然,生动演绎“山外有山”的哲理。演出落幕,家长适时引导讨论:“为什么河伯看到大海后不再骄傲?”孩子们抢答:“因为更大的世界会让人发现自己渺小!”自然的壮阔与经典的智慧在此刻交汇,谦逊包容的种子悄然埋入心田。
活动以礼物交换环节温情收尾。孩子们捧着精心挑选的文具,在分享中体会“给予比索取更快乐”的真谛。离场时,不少家长感慨:“一天的泥泞与奔波,换来了科技视野的开阔、自然感知的敏锐和国学素养的积淀——这正是课堂难以复制的成长馈赠。”
(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