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邵阳学院法商学院官网!
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招生就业

就业工作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工作

法商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4-03-02

  法商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湖南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揽子”举措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及邵阳学院关于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推动学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二、202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法商学院2024届毕业生共366人,其中:法学专业118人,会计学专业人201人,资产评估专业47人,截至2024年3月1日,已落实工作去向16人。

  2.学生就业意向不强,93人备考研究生,135人考公,128人有工作意向,其余学生无就业目标。

  三、工作目标

  截至8月31日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5%以上,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以上。

   

  四、工作组织

  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长:张先友郑爱民

  副组长:蒋敏  胡长云  王周火

    员:唐杰 黎倩 何赛强 陈桃利 李英一 肖培培 刘卉 钟鹏 陈品汐 钟露璐 魏昕 廖红

  五、工作措施

  (一)就业工作责任制

  张先友书记和郑爱民院长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蒋敏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唐杰老师和黎倩老师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着眼专业长远发展,全力推动就业工作。具体安排如下:2020级会计学一班,由郑爱民院长联系指导,班主任陈品汐老师具体负责;2020级会计学二班,由蒋敏副书记联系指导,班主任刘卉老师具体负责;2020级会计学三班,由王周火副院长联系指导,班主任钟露璐老师具体负责;2020级会计学四班,由蒋敏副书记联系指导,班主任钟鹏老师具体负责;2020级资产评估一班,由王周火副书记联系指导,班主任李英一老师具体负责。2020级法卓班,由张先友书记联系指导,班主任魏昕老师具体负责。2020级法学班,由胡长云副院长联系指导,班主任廖红老师具体负责。各班级论文指导老师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见(附件1),做到“一生一策”。(二)全面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

  1.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建设行动,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新疆、西藏乡镇公务员专项招录”等基层项目招录工作;做好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收集基层岗位需求,为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搭建平台;以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积极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

  2.协同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落实好兵役机关“两征两退”改革要求,完成征兵任务。学校在2023年11月对毕业生、在校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大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

  3.落实其他政策性就业岗位。落实科技部、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2023年12月印发《邵阳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积极动员广大毕业生参加2024年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企、城乡社区等政策性岗位的招录。

  4.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和促进我院毕业生到实体经济就业,加强与中小企业沟通联系,广泛收集中小企业招聘信息,积极组织中小企业进校园招聘,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5.引导毕业生到重点产业行业就业。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输送毕业生。继续保持与已有用人单位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重点产业行业单位的联系,积极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

  6.促进学校毕业生留湘留邵就业。学院积极与在湘经开区、在湘企业、邵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组织宣传相关人才政策及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引导毕业生留在湖南、留在邵阳,服务湖南“三高四新”和邵阳地方经济发展。

  (三)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实效

  7.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观念引导。学校把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强化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作为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持续完善课程教学要求,遴选打造优秀的就业指导课程和教材,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打造一支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企业家进校园,讲好就业创业故事”等多种形式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纠正思想偏差,尽可能减少“缓就业”“不就业”等现象。

  8.加强职业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充分利用教育部“24365”平台就业公益直播课及学校组织开展的“一对一”就业咨询,扩大线上线下就业咨询的指导面;采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开展职业和就业指导。针对有考研、考公、考编需求的学生,分专业精准开设考公、考研、考编、考银行、等系列就业指导培训,后期对于因考研失败造成的“被动未就业”学生,加强其职业规划引导和就业技巧的提升;对于因考公考编而延迟就业的学生,指导其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从基层做起”的理念,实现尽早就业;针对因知识、能力等欠缺而未就业的学生,加强其专业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提升,精准推荐职业要求匹配度高的岗位,增强其自信心。

  9.强化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开展精准帮扶,进一步落实就业困难毕业生“包干责任制”,学院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每人与3名未就业困难毕业生结对帮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尽快就业和百分之百就业。针对学生个性化诉求,学院须对脱贫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及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台账,通过发放政府求职补贴、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举办专场就业指导讲座、开展个性化辅导、推荐岗位信息等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尽早实现就业。按要求对未及时就业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开展3次谈心谈话,每人推荐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组织不少于3次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

  10.强化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提高求职创业的各项基本技能。积极组织开展好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全面提升大赛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帮助更多学生提升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利用学校、企业专家和校友资源,针对毕业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SIYB创业培训和个性化职业咨询;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技能,树立求职信心,把握机遇,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四)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

  1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推进就业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优质师资库,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充分认识学科竞赛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于2023年12月启动第十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于2024年4月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和遴选工作,进一步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12.落实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和资金扶持力度,做好团队综合管理与服务,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按照学校制定的《邵阳学院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暂行办法》,进一步落实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学生复学后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等工作。

  13.提升创新创业服务保障能力。广泛宣传各级部门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落实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为毕业生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提供的创业资讯、创业指导、项目展示、项目对接等服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依托,每月举办“企业家讲堂”“创业沙龙”“大学生创业精英培训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运营、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五)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14.加强省级常设市场建设。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常设市场建设,按要求落实常设市场任务,发挥好常设市场在访企拓岗、举办招聘会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加大与企业、行业对接力度,多方争取就业创业资源,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提升学校及邵阳地区就业创业工作成效。

  15.深入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加强与园区、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接,巩固和稳定已有就业市场资源,充分发挥稳定的就业市场在我院毕业生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我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精准有效访企拓岗,学院分批次赴长三角、珠三角、部分省会城市等就业需求旺盛地区进行调研走访,进一步开拓省外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16.深化校政企合作。依托“城校共生”发展模式,学院将实习作为促就业的重要渠道。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实习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就业实习与教学实习,组织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就业实习实践;建设一批大学生就业基地,开发更多就业实习岗位,推动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配合地方人社部门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推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

  17.创新招聘会形式促就业。学院积极开展招聘活动,负责统筹、协调2023年10月“湖南省湘中地区2024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2023年11月“智汇湾区 才聚黄埔”招聘会、2023年11月“校友专场”招聘会、2024年1月“就业暖冬行动-邵阳学院2024届毕业生视频双选会”、2024年4月“2024届医卫类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2024年4月“2024届师范类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2024年5月“2024届毕业生夏季校园供需见面会”等多场校园供需见面会、视频双选会和线下宣讲会。充分利用国家、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以及社会招聘网站,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24小时365天招聘活动),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国聘行动”等网上招聘活动。学院根据专业特色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不少于1次,宣讲会不少于2次。

  18.深化就业信息化服务。利用好“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及时推送就业岗位、政策等信息,实现就业信息全覆盖。丰富和完善线上业务办理相关功能,切实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加快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招聘网站链接与信息共享,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进行供需对接。积极推动毕业生进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就业工作人员,特别是毕业班辅导员及时摸清未落实岗位的毕业生求职意向,根据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需求,加强信息匹配,做好“强信心”的教育引导和“暖人心”的服务对接工作。

  19.发掘校友资源促进就业创业。学院建立校友资源促就业创业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维护校友工作信息,夯实“地方-学校-行业”三位一体联络服务格局和校院两级校友工作机制。

  20.做好就业创业宣传工作。完善就业创业宣传引导机制。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青春正当时  三湘追梦人”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发挥好榜样引领作用,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引导,利用好各级各类媒体渠道,宣传推广学校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六)完善毕业生就业监测与评价反馈机制

  21.加强毕业生就业统计。学院要严格按照就业统计工作要求,及时上报、更新就业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严格执行教育部的就业工作“四不准”和“三不得”纪律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22.加强就业统计核查监测。于2024年7月-8月对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学院要成立就业创业工作监督核查小组,完善就业创业监督核查机制。对就业创业政策和就业进展落实情况逐条逐项认真检查,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

  23.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学校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通过走访,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发展情况,体现学院的关心关怀,增强他们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信心;认真听取毕业生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方法;要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在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反馈意见,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条件保障

  24.持续强化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充分发挥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学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创业工作负责人具体抓、毕业班辅导员天天抓、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

  25.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学院配备稳定的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达到教育部每500名毕业生至少配备一名就业创业专职人员的规定。不断提升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八)具体工作要求

  26.班主任和论文指导老师对未就业学生情况进行摸排,掌握动态,一对一帮扶,建立就业工作台账,对已知就业的同学,要求其提供三方协议、聘用(劳动)合同、就业证明函三者中的任意一个拍照发原图即可,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及时提供给唐杰老师。

  27.就业困难群体按照按照“一人一档”开展精准帮扶,对未及时就业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开展3次谈心谈话,每人推荐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组织不少于3次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并保留原始截图做好相应记录(每周五上午将原始截图打包好发给就业专干唐杰老师)。

  28.每周五下午就业专干唐杰更新未就业学生名单,发布在法商学院QQ工作群。

  29.于2024年7月-8月辅导员对全体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核查。

   

   

  法商学院     

  2024年3月1日

联系我们

地址: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厚德楼

电话:0739-5430225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