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名家赋能,助力教师成长——我院青年骨干教师赴绍兴参加会计审计高级师资研修班
时间:2024-05-28
2024年5月22日,我院积极组织四名青年骨干教师赴绍兴市杭州湾会计学苑,参与为期五天的2024 年“全国会计青年骨干教师能力素养提升培养项目”第一次集训暨“名家赋能·数智时代会计审计学科发展与教师核心能力建设”高级师资研修班。此次研修班特邀财政部会计名家张新民、杜兴强、谢志华三位大咖教授担纲主讲,为高校教师成长赋能,研修班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的教育精英,共同交流学习。我院希望通过这次研修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1 我院青年骨干教师参会留影(陈桃利,李英一,曾艳芳,廖倩滢)
本次研修班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依次由张新民、杜兴强、谢志华三位教授讲授。
张新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国内会计与财务管理权威学者,长期专注于企业会计与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研究和教学。研修课程首先探讨了财务报表分析与数智时代财会教师核心能力建设这一课题,张新民教授从数智时代会计教育的发展、传统知识框架与时代创新思维如何有机融合、教师的知识体系重构、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指导智能财会培养体系和教师核心能力建设。通过财报分析理论与方法总结、典型案例精讲,通过对行业与上市公司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帮助参加培训的高校教师们掌握财报分析的知识、方法与工具,实战应用于高校教学,实现自身财务分析能力提升、赋能教学研究与实践。
杜兴强,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杜教授讨论了“会计学教学模式重塑与教学内容迭代及教材体系改革”和“会计研究中的因果辨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从厦门大学会计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与审计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长期探索与实践经验出发,通过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交融、AI 技术变革下的教材编撰等,探讨会计学教学模式重塑、教学内容迭代与教材体系改革。第二个主题以“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深口袋理论、集团诉讼与审计责任”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为例,揭示当代会计理论发展中“重相关轻因果”的趋势。从“主题固化与知识传递路径”、“迷失在大数据的丛林里”和“会计学科知识储备”等角度深刻剖析实证会计研究中“相关”崛起与“因果”式微的原因,并通过翔实的事例与实证研究的例子阐述探求“因果关系”的步骤——从相关、干预到反事实推理。
谢志华,北京工商大学原副校长,现任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和管理会计咨询专家。谢教授的课程主题为“审计学课程体系重构与创新教学”。审计产生于两权分离的需要,代表所有权进行监督,也可以称之为所有权监督;与所有权相对应,形成经营权(管理权),代表这一权利进行监督就产生了经营权(管理权)监督。这两种监督的性质极不相同,正是这种不同,就必须要从所有权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重构审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审计监督以所代表的所有权为特征,将其贯穿在审计的目标、审计的主体、审计的客体、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连接方式(包括审计的基本职能、依据、标准、流程、方法)、审计结论与报告的各个要素之中。
图2 我院青年骨干教师与张新民教授在中国会计博物馆前留影
图3 我院青年骨干教师与谢志华教授合影
在研修班期间,我院教师团队积极参与各项课程和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计审计专业教育同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心得,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案例分析,让教师们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技巧,还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让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教师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教学工作。
图4 研修班全体人员于中国会计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此次高级师资研修班对我院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其次,加强了与其他教育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最后,激发了青年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未来,我院将继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类似的研修班和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廖倩滢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