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1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六 | 1,2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1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六 | 3,4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1班 | 12—22/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六 | 5,6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2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六 | 7,8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2班 | 12—22/23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日 | 1,2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3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日 | 3,4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3班 | 12—22/21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日 | 5,6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4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5 | 日 | 7,8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4班 | 12—22/23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2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六 | 1,2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5班 | 1—11/22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六 | 3,4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5班 | 12—22/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六 | 5,6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6班 | 1—11/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六 | 7,8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机本6班 | 12—22/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日 | 1,2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热本1班 | 1—11/22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日 | 3,4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热本1班 | 12—22/21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日 | 5,6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热本2班 | 1—11/22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6 | 日 | 7,8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热本2班 | 12—22/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7 | 六 | 1,2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材料班 | 1—9/18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7 | 六 | 3,4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材料班 | 10—18/17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7 | 六 | 5,6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材料班 | 19—127/17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7 | 日 | 1,2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魏源班 | 1—8/15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7 | 日 | 3,4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魏源班 | 9—16/15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3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8 | 六 | 1,2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车辆1班 | 1—8/16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8 | 六 | 3,4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车辆1班 | 9—16/16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8 | 六 | 5,6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车辆2班 | 1—7/14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8 | 六 | 7,8 | 拉伸、压缩、破坏实验 | 11车辆2班 | 8—14/15 | 5105 | 邓晖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4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六 | 1,2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1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六 | 3,4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1班 | 12—22/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六 | 5,6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2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六 | 7,8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2班 | 12—22/23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日 | 1,2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3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日 | 3,4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3班 | 12—22/21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日 | 5,6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4班 | 1—11/22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9 | 日 | 7,8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4班 | 12—22/23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5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六 | 1,2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5班 | 1—11/22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六 | 3,4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5班 | 12—22/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六 | 5,6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6班 | 1—11/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六 | 7,8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机本6班 | 12—22/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日 | 1,2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热本1班 | 1—11/22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日 | 3,4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热本1班 | 12—22/21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日 | 5,6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热本2班 | 1—11/22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0 | 日 | 7,8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热本2班 | 12—22/23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1 | 六 | 1,2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材料班 | 1—9/18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1 | 六 | 3,4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材料班 | 10—18/17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1 | 六 | 5,6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材料班 | 19—127/17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1 | 日 | 1,2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魏源班 | 1—8/15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1 | 日 | 3,4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魏源班 | 9—16/15 | 5105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6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2 | 六 | 1,2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车辆1班 | 1—8/16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2 | 六 | 3,4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车辆1班 | 9—16/16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2 | 六 | 5,6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车辆2班 | 1—7/14 | 5105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2 | 六 | 7,8 | 圆轴扭转破坏实验 | 11车辆2班 | 8—14/15 | 5105 | 邓晖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7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六 | 1,2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1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六 | 3,4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1班 | 12—22/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六 | 5,6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2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六 | 7,8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2班 | 12—22/23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日 | 1,2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3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日 | 3,4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3班 | 12—22/21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日 | 5,6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4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3 | 日 | 7,8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4班 | 12—22/23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8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六 | 1,2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5班 | 1—11/22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六 | 3,4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5班 | 12—22/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六 | 5,6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6班 | 1—11/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六 | 7,8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机本6班 | 12—22/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日 | 1,2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热本1班 | 1—11/22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日 | 3,4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热本1班 | 12—22/21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日 | 5,6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热本2班 | 1—11/22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4 | 日 | 7,8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热本2班 | 12—22/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5 | 六 | 1,2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材料班 | 1—9/18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5 | 六 | 3,4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材料班 | 10—18/17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5 | 六 | 5,6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材料班 | 19—127/17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5 | 日 | 1,2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魏源班 | 1—8/15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5 | 日 | 3,4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魏源班 | 9—16/15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9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6 | 六 | 1,2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车辆1班 | 1—8/16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6 | 六 | 3,4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车辆1班 | 9—16/16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6 | 六 | 5,6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车辆2班 | 1—7/14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6 | 六 | 7,8 | 纯弯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 11车辆2班 | 8—14/15 | 5107 | 邓晖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10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六 | 1,2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1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六 | 3,4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1班 | 12—22/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六 | 5,6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2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六 | 7,8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2班 | 12—22/23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日 | 1,2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3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日 | 3,4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3班 | 12—22/21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日 | 5,6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4班 | 1—11/22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7 | 日 | 7,8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4班 | 12—22/23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11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六 | 1,2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5班 | 1—11/22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六 | 3,4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5班 | 12—22/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六 | 5,6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6班 | 1—11/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六 | 7,8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机本6班 | 12—22/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日 | 1,2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热本1班 | 1—11/22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日 | 3,4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热本1班 | 12—22/21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日 | 5,6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热本2班 | 1—11/22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8 | 日 | 7,8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热本2班 | 12—22/23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9 | 六 | 1,2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材料班 | 1—9/18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9 | 六 | 3,4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材料班 | 10—18/17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9 | 六 | 5,6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材料班 | 19—127/17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9 | 日 | 1,2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魏源班 | 1—8/15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19 | 日 | 3,4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魏源班 | 9—16/15 | 5107 | 王海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9—12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20 | 六 | 1,2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车辆1班 | 1—8/16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20 | 六 | 3,4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车辆1班 | 9—16/16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20 | 六 | 5,6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车辆2班 | 1—7/14 | 5107 | 邓晖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工程力学 | 20 | 六 | 7,8 | 弯扭组合应力实验 | 11车辆2班 | 8—14/15 | 5107 | 邓晖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11—1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一 | 1,2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4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一 | 3,4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4班 | 12—22/23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一 | 5,6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3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一 | 7,8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6班 | 1—11/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二 | 1,2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1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二 | 3,4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6班 | 12—22/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三 | 1,2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2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三 | 3,4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5班 | 1—11/22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四 | 7,8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2班 | 12—22/23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五 | 1,2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1班 | 12—22/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五 | 3,4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5班 | 12—22/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五 | 5,6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机本3班 | 12—22/21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六 | 1,2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0管理科学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6 | 六 | 3,4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0管理科学 | 12—22/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11—2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5 | 一 | 5,6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热工1班 | 1—11/22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5 | 一 | 7,8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魏源班 | 1—7/15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5 | 三 | 1,2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热工1班 | 12—21/21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5 | 四 | 7,8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魏源班 | 8—14/15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5 | 五 | 3,4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热工2班 | 1—11/22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5 | 五 | 5,6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热工2班 | 12—22/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4 | 一 | 3,4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材料班 | 1—8/17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4 | 一 | 5,6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材料班 | 9—16/17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4 | 三 | 1,2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车辆1班 | 1—8/16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4 | 三 | 5,6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车辆1班 | 9—16/16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4 | 三 | 7,8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材料班 | 17—25/18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4 | 四 | 中午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车辆2班 | 1—7/15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4 | 四 | 5,6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 11车辆2班 | 8—14/14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11—3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一 | 1,2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4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一 | 3,4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4班 | 12—22/23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一 | 5,6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3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一 | 7,8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6班 | 1—11/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二 | 1,2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1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二 | 3,4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6班 | 12—22/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三 | 1,2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2班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三 | 3,4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5班 | 1—11/22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四 | 7,8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2班 | 12—22/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五 | 1,2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1班 | 12—22/22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五 | 3,4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5班 | 12—22/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五 | 5,6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机本3班 | 12—22/21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六 | 1,2 | 形位误差测量 | 10管理科学 | 1—11/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9 | 六 | 3,4 | 形位误差测量 | 10管理科学 | 12—22/22 | 5514 | 申爱玲 李颖 | |
附表3: 2013 年 上 学期实验教学课表11—4 | ||||||||||
系别: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3 年 03 月 07 日 |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课程名称 | 周次 | 星期 | 时间 (节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年级专业 | 组别/人数 | 实验地点 | 指导人员 | 备 注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0 | 一 | 5,6 | 形位误差测量 | 11热工1班 | 1—11/22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0 | 一 | 7,8 | 形位误差测量 | 11魏源班 | 1—7/15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0 | 三 | 1,2 | 形位误差测量 | 11热工1班 | 12—21/21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0 | 四 | 7,8 | 形位误差测量 | 11魏源班 | 8—14/15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0 | 五 | 3,4 | 形位误差测量 | 11热工2班 | 1—11/22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0 | 五 | 5,6 | 形位误差测量 | 11热工2班 | 12—22/23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5 | 一 | 3,4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材料班 | 1—8/17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5 | 一 | 5,6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材料班 | 9—16/17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5 | 三 | 1,2 | 形位误差测量 | 11车辆1班 | 1—8/16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5 | 三 | 5,6 | 形位误差测量 | 11车辆1班 | 9—16/16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5 | 三 | 7,8 | 形位误差测量 | 11材料班 | 17—25/18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5 | 四 | 中午 | 形位误差测量 | 11车辆2班 | 1—7/15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 |
动力机械实验室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15 | 四 | 5,6 | 形位误差测量 | 11车辆2班 | 8—14/14 | 5514 | 邓清方 李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