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

重点学科 首页 > 学科发展 > 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特色应用学科各研究方向简介

时间:2019-12-10
 “应用经济学”特色应用学科各研究方向简介

 

方向一:新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

一、本方向研究主要内容

1、新民营经济内涵、特征、发展模式及发展动力研究。主要研究经济新常态和新时代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内涵、新特征,准确把握新民营经济发展的创业主体、产业领域、发展动力、融资方式、集聚格局、发展模式及市场需求等。

2、湖南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主要研究湖南新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制度环境及社会服务环境等。深刻识别湖南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状况,深入剖析湖南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从政策支持方面提出优化湖南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相关策略。

3、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县域特色产业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原则及发展战略,重点研究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

4、县域经济“四化”互动研究。主要研究县域经济“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内在机理,重点研究湖南县域经济“四化协调”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促进湖南县域经济“四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二、本方向研究优势特色

1、优势:本方向重点研究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新新问题、新思路和新路径,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丰富。目前,该方向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及市厅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市级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特色:本方向以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内涵、新特征、新模式、新动力及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四化”互动为研究切入点,内容新颖、独特,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同时,本方向依托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及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社科平台及湖南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邵东县调研基地,深入研究湖南新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方向二: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

一、本方向研究主要的内容

1.湘西南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湘西南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主要研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社会服务化体系;

3.湘西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研究。主要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及农村林权制度;

4.湘西南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主要研究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新特征,研究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推进湘西南新农村的发展。

二、本方向研究优势特色

1.优势

1))学院有武陵山发展研究中心和学校“湘西南农村信息化”省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合作科研平台,(2)该方向有较好的前期科研基础和成果:已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项和省社科基金课题、省教育厅课题及省科技厅等课题10余项,获得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

2.特色:

1)湘西南地形多属丘陵,不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种,且多处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主体功能区,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矛盾,必须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区域协调为重点的发展理念;(2)湘西南多属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较落后,乡村治理方式较传统。

方向三: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1、湘西南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研究。重点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多元化精准扶贫模式、差异化分类扶贫政策研究。

2、湘西南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重点研究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探究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支持机制和政策体系,从而促进新时代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精准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湘西南区域精准扶贫模式研究。重点探究湘西南农村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梳理区域精准扶贫模式以及区域脱贫的可持续途径。

4、湘西南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重点研究新时代湘西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包括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区域互助机制、优化区域扶持机制。

二、本方向的优势特色

优势: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该方向已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近五年来,研究团队成员已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课题、省教育厅课题及省科技厅等各类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获得市社科成果奖3项。为学科发展和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湘西南地区是地处湖南边陲,是省级乃至国家级成片贫困地区。本方向以武陵山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平台,以湘西南地区精准扶贫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研究任务,系统研究湘西南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联系我们

地址: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

电话:0739-543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