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栏目导航

杨琴副院长论文被推发在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3-10-23
 

“银发”人才何以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网2023-10-19 16:44

  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3.5%;2021年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人口统计分别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全国人口的18.9%与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全国人口的14.2%与14.9%。不难发现,近两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较快,且在2021年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4%,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国家富裕、医疗技术与教育进步的成果。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社会常态。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银发群体是老龄化社会最具活力与最具前途的群体之一。因此,积极鼓励与支持银发群体到乡村发挥余热,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更是让银发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与满足乡村人才振兴诉求的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特别提到,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随着倡议的发出,银发人才将会是乡村振兴一股新兴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一是可以缓解农村空心化的问题。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农村人口流向城镇人口为2.49亿人次,较2020年增加1.06亿人次。其中,15岁至39岁的年轻人常住在乡村比例低于30%。许多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或学习环境。年轻人大量地流失,农村劳动力愈发不足,“993861”部队成为农村人口现状的代名词(“99”指老人、“38”指妇女、“61”指儿童)。银发人才回农村定居,不仅可以补充农村劳动力,还能够利用自己在行业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带动、培养“993861”部队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从闲置的“静”状态“动”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跃的“血液”因子。

  二是解决农村专业性人才空缺的问题。银发人才在专业技术知识、智能优势以及经验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回乡定居的银发人才中,有很多人都是行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有的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多年,有的在健康卫生领域经验丰富,有的在产品制造领域成为专家,有的则是商业奇才等等。根据乡村资源环境、地理位置、发展现状等,因地制宜发挥银发人才专业优势,让他们的专业技术与知识能够深入融合到乡村公共服务与乡村产业中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对于一个地方来讲,发展乡村产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很多银发人才退休金丰厚,有一定的积蓄,发展乡村产业不妨采取入股的方式,让老年人分享乡村振兴红利。另一方面,聘请有经验的技术型银发人才担任乡村振兴的顾问或技术厂长工程师等,争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返乡银发人才一般都具有较为丰富农村生活与生产的经验,他们再次融入农村生活与生产,不仅能够传授和传承农业生产的技能和经验,还能够引入先进生活与生产理念,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三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乡土文化。返乡银发人才对乡土文化是有着深厚认同感的群体,他们对故乡的记忆、怀念以及回乡的行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他们对传统家庭伦理、仁者爱人以及向贤精神等,在政府的宣传与支持下,可以将他们塑造为弘扬乡土文化的先锋队,能够在众多离乡“游子”中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同时,可以与乡村公共服务文化相结合,为返乡银发人才定期举办乡土文化进课堂、进祠堂、进礼堂等方式,来宣传、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伴随着返乡银发人才在乡土文化传承教育活动逐渐开展,将会在乡风文明引领、村民素质提升、家风家训传承以及乡土文化脉络延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是坚定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当下,返乡银发人才多是享受党团结人民推动农村改革开放红利,从农村劳动力变为城市的生产主力,并让自身价值得以展现的群体。正因为这部分群体享受与感受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在坚定党的领导能够树立正确的导向作用。将党建引领机制进一步嵌入到返乡银发人才中,有利于提升党的组织力、号召力与执行力。鼓励返乡银发人才融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有利于把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村庄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更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带动农村居民致富,激发和调动农村居民的主动性,积极加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情系桑植,反哺故土。鼓励银发人才返乡、激活返乡银发人才蕴含的生产要素潜能,仅靠个人感情与政策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帮助银发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为乡村振兴“引才”“留才”。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尽管目前乡村公路通达率已达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近88%,互联网普及率近60%,但基础设施完整状态与可利用效能与城市差距较大。如针对农村自然水使用状况调研过程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虽然安装了自然水,但是使用率并不高。部分居民表示,在农村自来水停水现象经常发生,且自来水的水质他们也表示怀疑。因此,在加大缩小城乡差距基础设施力度的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的管理与养护,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能。只有基础设施有保障,才能保障返乡银发人才基本生产、生活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公共服务是调节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杠杆。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在物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返乡银发人才重视医疗服务、社交和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活动。因此,在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现状下,可以利用PPP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或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推进公共服务的扁平化,畅通沟通反馈渠道,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的便捷与互动。如远程医疗在农村的普及,可以让返乡银发人才及时将身体状况上传到系统,以获得城市相关专家的诊断与治疗。

  三是进一步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众多逃离城市去农村生活的关键因子。返乡银发人才他们希望在农村享受清新的空气、新鲜的蔬菜等。因此,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农村开展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使农村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风光,才能真正让银发人才放心返乡、安心返乡、乐意返乡。

  作者:杨琴,博士,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唐佑林,博士,邵阳学院教务处,助教。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2022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内大循环视域下乡村旅游社区互益性养老模式及效应评价研究”(2022JJ40412)资助。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设计:彭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