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栏目导航

【云南日报】“五融入”推进思政课 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9-05-07
“五融入”推进思政课 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9-05-06来源:云南日报作者:张正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战略地位,指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强调了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应当实施“五融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让思政课“内容实起来、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把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课。坚持以教育部要求的教材知识体系为基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优化专题设置。比如,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列为专门的教学专题。从教材的每一章中提炼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和思想上存在的疑点,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析,讲清楚现象背后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新时政热点、数据、新闻报道等,实现“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教学内容”,让思政课永远“活”着。

把国情融入思政课。思政课涉及历史国情、自然国情和现实国情,要把国情讲清、讲透,让学生明白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让学生明白,面对挑战,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中国号”巨轮要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把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玉溪市来说,玉溪市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怀。玉溪有很多思政课可以充分运用的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如帽天山古生物化石文化、聂耳文化、李家山青铜文化、玉溪窑文化等;有很多可以把地方文化资源开辟为思政课实践基地的地方,如聂耳故居、聂耳纪念馆、滇中地委旧址、孙兰英纪念馆、陶应全纪念馆、玉溪博物馆等。可以组织学生去这些地方参观,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世代传颂的励志故事、耕读传家的优秀家风、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学术研究,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打牢理论功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出发,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在历史和现代的对比阐述中,使思政课更接地气,让思政课“活”起来。

把师生互动融入思政课。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组织学生就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形成积极的讨论氛围。教师还可以运用主题演讲、课堂讨论、经典研读交流等多种形式,让课堂“动”起来。还可以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分享学习成果交替进行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增强学生自身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利用“互联网+”的概念创造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让思政课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一方面,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运用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探索“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扩充课堂知识,“线下”细致讲解与充分互动、研讨相结合,利用网络教学补充课堂教学,提升课程内涵与质量。

(作者系玉溪技师学院副院长)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设计:彭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