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量约占其体重的7%-8%,而当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容量的20%时可导致休克的出现。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45%~50%时,会很快导致死亡。因此,一旦遇到外伤引发出血时一定要及时止血。
生理性止血机制
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具体止血点
1.头部止血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处位置表浅,在活体可摸到其搏动,出血时可在在此处进行压迫止血。
颞浅动脉,在外耳门的前上方、颧弓的根部,可摸到搏动,头皮前部出血时可在此处压迫止血。
2.上肢止血
肱动脉,位置表浅,可在肱二头肌内测沟处触知其搏动,当前臂和手部出血时,可在臂中部用指压法将该动脉压向肱骨以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如果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应避开臂部中1/3部,以免因长时间压迫位于桡神经沟内的桡神经,造成该神经的损伤。
3.下肢止血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稍下方,位置表浅,可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在该处将股动脉压向耻骨上支进行压迫止血。
足背动脉,在踝关节的前方,内、外踝前方连线的中点,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知其搏动,足背出血时,可在该处压迫足背动脉进行止血。
这么多的止血点是不是记的晕乎乎的了呢?没关系,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复习图呦~
标本来自邵阳学院人体科普基地
文字及结构标注:18级临床十班刘宁凤
编辑:18级临床八班方弟贵
指导老师:李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