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邵阳学院

数字科普馆

数字科普馆 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科学馆 >> 数字科普馆

运动解剖学之肩胛骨(scapula)

时间:2021-06-15

时至今日,你是否真正了解过自己的身体,清楚我们身体的组成?当我们的手向上伸,或是向下抑时,你是否会联想到我们自身所牵连完成这一动作的骨骼与肌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解剖学中带动我们手臂运动的一块重要骨骼——肩胛骨。话不多说,先从基础的所处位置上了解一下它吧!

 

一、肩胛骨的位置

肩胛骨左右各有1块,上端参与构成肩关节,内侧通过肌肉与脊柱相连。它位于人体的后背部位,胸廓后外侧的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七肋间隙,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上角平第2肋。

下面请大家观看3D解剖图中的肩胛骨。


 

二、肩胛骨的结构与形态

学习完肩胛骨的位置,相信大家对它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也肯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们科普一下肩胛骨结构和形状的相关知识(敲重点了,希望大家可以用心记下来,对日后的学习有帮助)。

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是三角形扁骨,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两面分为前面和后面。三个角称为上角、下角和外侧角。三缘又分有上缘、外侧缘和内侧缘)。

三缘:上缘短而薄,在靠外侧有一切迹,称为肩胛切迹(scapular notch)。切迹外侧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为腋缘(axillary  border)。内侧缘薄而锐利,邻近脊柱称脊柱缘(vertebral border)。

 

关节盂(glenoid  cavity):肩胛骨外侧角最肥厚,有朝向外侧的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小的粗糙结节,分别称为盂上结节(supraglenoid  tubercle)和盂下结节(infraglenoid  tubercle)。

 

上角、下角:肩胛骨的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七肋间隙,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上角为上缘与内侧面的会合处,平对第2肋。

 

肩胛下窝(subscapular  fossa):肩胛骨前面一大的浅窝,朝向胸廓。

 

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后面有一横位的骨嵴,称为肩胛冈。此冈将肩胛骨后面分为上小、下大的两个窝,分别称为冈上窝(supraspinous  fossa)和冈下窝(infraspinous  fossa)。

 

肩峰(acromion):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侧伸展,称为肩峰,位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最高点。肩峰末端有朝向内侧、小而平坦的关节面,与锁骨相关节。

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及内侧缘都可在体表摸到哦!

 

光是口述想必大家很难理解,那么,接下来就结合标本进一步学习吧。

 

下面再给大家呈现右肩胛骨的模式图:

 

三、肩胛骨对身体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肩胛骨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肩胛骨的作用可分为上提、下抑、外旋、内旋等六种运动,锁骨除在旋转运动时发生在肩锁关节外,大致都随肩胛骨一起运动。

正常骨骼都会起到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等作用,肩胛骨连接上肢和脊柱,保护器管神经血管等。

对于肩胛骨的运动,遵循肩肱节率,肩关节才能正常工作。当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时,肩胛骨是不发生移动的。

 

你了解肩胛骨受伤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吗?下面让我们看看常见的肩胛骨疾病吧。

军训进行时

(一)肩胛骨骨折

  由于人体的肩胛骨在皮下比较容易触及到,所以在受到直接外力后容易发生肩胛骨骨折。病人发生肩胛骨骨折后,会感觉局部有明显的针刺样疼痛,而且伴有局部的肿胀、皮下淤青,局部压痛明显,可以触及异常活动,而且会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


 

治疗方法:

可以拍摄肩胛骨的X光片,能够明确诊断骨折的程度。在治疗方法选择上多数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给予局部进行支具固定,或者进行上肢的牵引,同时要嘱咐病人口服接骨药物,可以口服骨折挫伤散、接骨丹等药物,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尽早愈合。

 

 

军训进行时

(二)肩关节粘连

      肩关节外伤导致的肩关节粘连,上肢的外展开始就伴随肩胛骨的运动,肩胛骨的代偿往往不能完成肩关节的全关节运动。在肩关节活动受限或是肩痛的患者肩胛骨稳定性较差,常见的下角上翘和内缘上翘,进一步导致肩胛骨功能异常。

 治疗方法:

做稳定的修复训练,方法如下:

训练一:肩部的周围肌群训练,小强度抗阻/负荷,ProneITY练习(方法多样)

 

训练二:肩胛带肌训练,上顶,下降


 

下面我给大家列举了增强肩胛骨稳定性的5种练习,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爱惜和保护自己的身体:

   


以上便是一些关于肩胛骨的医学知识,希望此次科普能对大家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啦,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标本制作人:易德保教授

文字结构及标注:19级临本四班刘旭晖

编辑:18级临本八班方弟贵

指导老师:李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