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科普
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 muscle):位于眼裂周围,分为眶部、睑部和泪囊部。睑部纤维收缩时可眨眼,与眶部纤维共同收缩时使眼裂闭合。泪囊部纤维收缩可扩大泪囊,使泪囊产生负压,以利于泪液引流。
临床科普:眼轮匝肌肥厚,会形成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眼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眼袋。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位于颈部两侧。作用是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临床科普:先天性肌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颈部向同侧偏斜的畸形。多因产伤、异常分娩或胎位异常,引起胸锁乳突肌损伤、血肿机化、挛缩而致。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位于肩部,呈三角形,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临床科普:腋神经损伤会使三角肌瘫痪,导致上肢弛缓下垂,上臂不能外展,肩关节不稳,发生摇摆现象,还会产生肩关节半脱位或者脱位,遂成“方肩”。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胸大肌是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的肌肉,通常称为胸肌,呈扇型。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也可提肋助吸气。深受健身达人的青睐。
临床科普:胸大肌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会出现局限痛,且会向下传导引起胸大肌痛或乳房痛。
前锯肌(Musculus serratus anterior):位于胸廓侧壁,呈锯齿状。收缩时,拉肩胛向前并紧贴胸。当肩胛固定时,可向上提肋骨助深吸气。
临床科普:此肌瘫痪,肩胛骨内侧与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称为“翼状肩”
斜方肌(Trapezius):斜方肌是位于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作用为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
临床科普:斜方肌拉伤会引起后头部、后颈部、肩颈部或者背部中间位置的疼痛。该肌瘫痪时,会产生“塌肩”。
菱形肌(Rhomboid):为菱形的扁肌,位于斜方肌的深面。功能是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端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向胸段伸。
临床科普:临床多见于大菱形肌损伤。症状为伤侧脊柱与肩胛间区疼痛或酸痛不适,肩臂无力。严重者脱、穿衣服困难,偶有胸部闷胀感。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全身最大的扁肌。可进行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并可辅助吸气。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进行引体向上运动。
临床科普:严重的背阔肌拉伤会导致呼吸疼痛,手臂抬不起来,放不下,手臂不能往后屈伸。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居腹直肌鞘中。腹直肌主要作用是向前弯腰、侧屈和旋转。此外,还有维持腹压,协助呼吸、排便、分娩、降肋助吸气等作用。
标本制作人:郭兴教授
文字结构及标注:18级临床八班方弟贵
编辑:18级临床八班方弟贵
指导老师:李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