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关于印发《邵阳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提升工程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邵阳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提升工程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附属医院党委,各单位、部门:
   《邵阳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方案》已经党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邵阳学院委员会
                                     2019年10月25日
 
 
 
 
 
 
邵阳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全省教育大会、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按照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的基础和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价值引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凝聚育人共识,广泛宣传发动,推动“机制建设”与“文化营造”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完善、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3.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协同联动。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统筹联动学校各领域、各岗位教职员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将育人纳入工作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
4.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育人实效。有效联通学校各群体、各阶段学生,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检验改革的根本标准,聚焦短板弱项,梳理挖掘各群体、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元素,以育人成效作为各项工作的目标,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改革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三、建设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党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定并逐步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遴选一批思政课精品课程、精品课堂、精品课件,培育和推广一批思政课特色教学方法,推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全面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和学生考试内容,全面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形成专业课、思政课紧密结合,同行同向的育人格局。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学术道德规范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健全科研育人激励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平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按照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的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加大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以及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赛事。丰富社会实践内容,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园工程”等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利用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邵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立德树人的资源宝库,注重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举办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系列讲座,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设好校报、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校园广播等校内主流媒体,讲好邵阳学院故事。着力培育学校精神,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铸造大学精神,秉承“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精神,加强对“校歌、校风、师风、学风”等校园文化标识的解读,宣传培育平等包容、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落实“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注重发现、培育和宣传师生、校友先进典型,强化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网络学习服务建设和校园网络管理建设,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整合新媒体资源,以学校“两微一端”、易班网、团委展翼青年等网络平台为主体,形成网络思政教育矩阵,建立专业化网络队伍,培养网络育人“主角”。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按要求落实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开展“一节一推选”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推进网络学习服务建设,开设网络学习课程,把网络文化素养教育纳入相关课程内容,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提升校园网络管理水平,加强网络运行管理,加强校园网信息运用,积极探索校园网络管理的新体制。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以心理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预警信息动态化管理。按要求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强化各级心理队伍培训,全面推进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课,实现班级全覆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组织好“5?25”心理健康节,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心理保健能力。建立转介诊疗机制,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研究梳理学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面对面接触学生、关爱学生,推动形成育人合力。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贯彻落实到位。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精准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和美校园、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加强图书资料服务,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切实将管理育人落到实处。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建立国家奖资助、学校奖资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班级、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处、学校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活动开展以及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深入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全力提升服务水平,为困难新生提供“绿色通道”,及时对家庭突发变故和受灾学生发放补助。培育建设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示范人物”,积极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10. 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学校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持续推动学校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大力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持续推进与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关要求。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团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四、建设项目
1.“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是积极申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到育人成效上,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校级一体化育人体系。二是鼓励和支持各二级学院充分挖掘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构建院级一体化育人体系。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主要分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个类型,探索形成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形成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院一品”或“一院数品”的生动局面。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针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每年立项一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力度,每年争取立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社科基金项目,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设项目。一是积极筹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围绕学生思政工作、教师思政工作、思政课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形态管理、统战和宗教工作等方面,一体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二是大力推进数字马院建设。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数字化思政课课程中心,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构建致力于服务全省马院的思政课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和马院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
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一是大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学校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注重理论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提升,注重探索和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模式。二是大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建设。鼓励和引导学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团队合作,组建工作团队或教学科研团队,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经验。三是积极申报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鼓励和引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培育一支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家名师。
五、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成员为校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宣传部,主任由宣传部部长担任。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2.完善制度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中央、省委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制定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文件,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导,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3.建强师资队伍。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建设,牢固树立敬业爱岗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实到位。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组织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思政理论课教师“芙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
4.落实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设立专门预算科目,做到专款专用,支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版权所有:邵阳学院理学院

地址: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修德楼

电话:0739-5119635

邮编:422000

技术支持:嘉维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