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与信息科学系党政联席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2年9月6日下午
会议地点:系会议室
与会领导:彭跃辉 杨石生 徐立新 曾爱华
会议主持:徐立新
会议内容:
主持人:
在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我系积极贯彻全省和学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在全系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届毕业生工作即将开始,总结历届毕业生工作经验,我系制定2013年就业工作目标是: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确保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90%以上,力争年底就业率100%。下面有请给位领导对我系2012年的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讨论我系2013年的就业方针。
彭跃辉:
(一)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在就业、考研等毕业去向选择上,盲从的现象比较普遍,为考研而考研,为就业而就业。这种情形已不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只有从大一开始,加强教育,加强引导,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
(二)毕业生主观求职欲望有降低的趋势。不仅是那些来自条件比较优越家庭的毕业生如此,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层次较低的企业时,也宁愿选择不就业。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很不完善,一些民企、私企所提供的工作条件远不如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不如那些规范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导致前往就业的毕业生常常是满怀希望而去,却经常是失望面归,短时间内解约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后来的毕业生望而却步。
徐立新:
(三)就业与学业冲突。本科四年,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三年,大部分毕业生最后一年的时间用在规定学业上的很少。面对用人单位提前进入校园抢购人才,以及越来越多的单位要求毕业生提前上班,使很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已经变的名存实亡,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就业管理部门有关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更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情形,基层就业工作人员不得不天天督促毕业生去找工作,而不是督促其认真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业,不能不说有偏离教育轨道之嫌。从长远看,如果毕业生素质持续下滑,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跟着下滑,那么,势必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毕业班辅导员具体本班的学生就业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就业思想教育、就业指导、联络信息、提供推荐材料、签署意见、签订协议、跟踪服务、派遣和文明离校等方面,做好本班学生的就业工作。
全系所有专任教师均担任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负责对毕业生人生观、择业观、职业道德观教育,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关注学生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指导求职技巧、撰写求职简历,做好日常就业指导工作。配合毕业班辅导员开展工作。
杨石生:
1、研究生就业工作难开展
由于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变化,许多关系未能及时理顺,研究生就业导师负责制名存实亡,我系工作经常顾此失彼,给就业管理也带来了许多不便。一方面,研究生导师与学工办缺乏直接联系,另一方面,研究生最后一年不在校的情况特别多,再者,研究生个人主义色彩特别浓,缺乏责任意识,常常很难联系上。在一定程度上,现在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与就业管理成了“两张皮”。
2、为帮助广大毕业生便捷、详细地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程序、提高就业能力,我系还结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下达、编印的有关就业政策和规定、就业程序与常见问题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组织学生集中认真学习,并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有关疑问。
3、对于未就业的毕业生,逐一摸底登记,并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其就业动态;并在其毕业后向他们提供相关就业市场信息发布与共享,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尽早就业。
4、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是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系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的宣传、组织和选拔推荐工作,将其作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锻炼成长,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的契机。我系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和配套措施,认真组织宣传、选拔、推荐,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5、毕业生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不因就业问题引发不稳定事端,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快乐上岗。
一是落实“两个坚持实行”。即坚持实行毕业班辅导员和班主任“周访”制度,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教育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满腔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实行 “三个一”:既为毕业生举办一场欢送晚会,举行一个隆重而简朴的毕业典礼,离校时院党政领导一起到宿舍送行。
二是做到“两个认真对待”。认真对待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每个程序和每个环节,尽量地减少毕业生离校前的负担;认真对待未就业毕业生及家庭困难的毕业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特别毕业班学生党员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我院2012届毕业生离校工作平稳、有序,没有出现打架、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或其他违纪行为,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曾爱华:
1、根据对调研情况的总结分析,学院提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措施:一是加强学生的考研指导,不断激发应届毕业生的考研积极性,努力提高考研录取率。二是以就业为指针,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建设改革步伐。三是狠抓重点,大力帮助弱势群体毕业生就业,主要加大对“重点学生、女生”的教育与引导,通过认真细致地思想工作,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如来自青海的少数民族贫困女生席仁欠西、来自广西的特困女生毛玉凤都比较早地成功签约。
2、加强指导,转变观念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一直是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一方面,一些毕业生不顾自身条件,心里只有大型国有企业,一心只想做公务员,成天向往工作地域好,又要工作单位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轻松自由。另一方面,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系列问题,但仍然怀着低不成、高不就和等、靠、要的思想,就业观念保守陈旧,常常错过了一次次签约的机会。
针对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动员大会,加强宏观指导;另一方面,特别加强了毕业生的个别谈话沟通,对他们进行“毕业生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面试前心理减压”、“学生对择业的态度” 等方面的辅导,同时帮助毕业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既协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也帮助他们拥有良好的择业心理和就业技巧,顺利地寻找工作,以切实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对就业困难学生特别是女生,更注重引导他们要坦然面对社会竞争的严峻形势,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感降到最低,帮助她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爱护好人际环境、正确面对现实的自我和挫折。
在加强对系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同时,学院还结合本院实际,面对全系学生学生共开展了多次大型的就业指导讲座,利用各种资源陆续邀请了在各个行业中取得一定成绩的中青年成功人士举办励志报告,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